威海新闻网讯 每天下午5时,经区西苑片区长峰邻里市场总是人声鼎沸。在市场二楼,贺家记龙虾店店主贺伟正忙着招呼客人。今年5月,贺伟将龙虾店从四方路搬至此处。“忙得脚不沾地,人流量太大了,环境、客流、管理……啥啥都变好了。”贺伟坦言,搬迁不仅带来了营业额的翻倍,更推动了他的小店向规范化餐饮公司蜕变。
同样忙碌并快乐着的,还有海鲜加工店店主刘金辉:“从下午就一直源源不断有客,要忙到晚上12点多!”长峰农贸市场更新后,引入的海鲜加工业态成为吸引客流的一大亮点。游客们左手在市场购买鲜活海产,右手即可交由市场内店铺加工,只需支付加工费,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威海海鲜。
近年来,随着长峰农贸市场更新改造工程实施,“长峰邻里”这座从传统菜市场转型而来的文化创意街区彻底“火”了,成为游客体验威海市井风情、乐享文旅时光的热门打卡地。今年客流量已突破135万人次,营业额同比增长5倍。
经区建设局二级专员宋敏表示,城市更新不仅要“建起来”,更要关注“可持续性”,“我们接下来将通过政策性引导,进一步提升商圈品质,实现优质低价服务群众的目标。”
与长峰邻里一路之隔的韩乐坊片区,是经区首批城市有机更新实践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活力同样强劲。据相关平台数据统计,超过15%的来威游客在预订住宿时会优先选择靠近韩乐坊的区域,今年旺季单日游客量最高突破15万人次。
韩乐坊执法中队中队长梁波介绍,为确保商圈有序运行,他们采取了增派执法力量、引入第三方管理、设置“一米线”规范经营、增设疏导市集等多重措施,并通过“行动、复盘、改进”循环机制,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在紧邻韩乐坊片区的九龙河片区内,威新瑞璟小区的业主们近期迎来了交房日。业主安琼和女儿在小区里边走边看,欣喜不已:“绿化很美,就像走在画里一样,真是一个‘花园小区’。”
据悉,该地片原为低效用地,如今已变身为高品质住宅项目。小区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如对地下车库管线进行了集约化优化处理,并配备中央除湿系统,有效提升了居住舒适度。
不仅如此,聚焦未来人居需求,经区还在该片区试点建设第四代住宅产品,通过“空中庭院+垂直绿化”营造生态居住体验,目前意向客户占比已达20%。
“面子”要亮丽,“里子”也要更扎实。今年,经区启动了香港路排水及自来水管道综合改造工程,将2600米道路的雨水管道由单侧布置优化为双侧,并增大管径,全面提升排放能力,同时更新老旧供水管道,保障供水安全稳定。
为避免碎片化改造,经区积极探索“连片更新+文化挖潜”模式,注重整体功能提升。利用低效用地整治腾退的空间,新建中小学3所、普惠托育机构6处;利用城市边角地、空闲地,建成口袋公园12处、“幸福海”城市驿站7处,织密全龄友好网络。
“我们今年重点推进适老化改造,并构建了11个儿童友好15分钟生活圈,将三大更新片区及其连接区域有机融合,实现了全域整体更新和提升。”宋敏介绍。
从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到历史文脉的“活传承”,从闲置资源的“巧活化”到基层治理的“共参与”,经区通过系统谋划、片区联动,积极探索连片城市更新路径,多项创新举措获省级及以上推广,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开样本”。(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