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威海好人榜

退休干部化身“银龄解忧人”,创新法律服务模式铺就基层和谐路

2025-10-17 编辑: 李静

        徐承刚,男,1947年1月出生,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历任环翠区羊亭镇党委书记、环翠区副区长、威海市中医院院长等职务,现任威海市老干部法律咨询服务中心特邀人民调解员。

        徐承刚退休后不忘初心,组建“银龄人才”法律服务团队,累计参与陪审案件580余起,调解矛盾纠纷2300余件,其中化解长达20年的宅基地纠纷、遗产继承案等“骨头案”47起,调解成功率达98%。先后荣获“山东省法治人物”“山东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扎根基层调解,以“赤子之心”守护万家安宁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调解工作要抓早抓小”‌,这是徐承刚坚守的信条。从乡镇干部到人民调解员,他始终将矛盾化解的“主战场”放在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纠纷。

        早在担任羊亭镇党委书记期间,徐承刚就以“直面矛盾、现场办公”的作风闻名。1987年,面对20余名村民因土地承包纠纷集体上访的紧急情况,他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地头,逐户走访核实土地权属,连续三天召开村民座谈会。通过梳理集体账目、公开分配方案,最终化解积怨,并推动建立“一把手接访、台账销号”的一把手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开创了全省乡镇党委书记接访的先河。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基层矛盾必须用脚‘走’出来、用心‘解’开来。”

        2017年,70多岁的徐承刚临危受命,接手市某部门起诉7户住户的房屋产权纠纷。该案涉及20世纪80年代初挖防空洞时留下的临时住房,由于该房无土地证、无房证且年久失修,市某部门要求现住户搬迁,但后者并不同意,双方陷入僵持。多年的调解经验让徐承刚意识到,到现场勘查了解情况刻不容缓,他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到现场勘查,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多方终于达成一致,找到了圆满的解决方案。

        2018年,徐承刚接到一起公婆起诉儿媳的案件。多方了解后,徐承刚发现,该起纠纷原告的儿子系在交通事故中丧生,而当事人没有对保险公司提出索赔。“我不知道怎样起诉保险公司,我现在也交不起诉讼费。”得知死者妻子即被告方的实际情况后,徐承刚主动引导被告联合原告向保险公司索赔,并帮助他们聘请了法律援助律师,同时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理赔事宜。在保险公司积极配合下,理赔资金很快到账。保险金到账后,在徐承刚的调解下,原案也顺利和解。

        创新服务模式,以“银龄智慧”拓宽法治路径

        徐承刚始终认为,‌“调解不仅是化解矛盾,更要传递法治温度”‌。他打破传统调解模式,构建起覆盖全链条、多领域的法治服务体系。

        2020年,南京某公司与威海某轮胎企业因600万元合同纠纷陷入僵局。徐承刚主动搭建“云端调解室”,最终仅用7天便促成和解,保住了两家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疫情期间,徐承刚也一直活跃在调解一线,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调解,共分流纠纷128起,成功调解29起。

        2022年,徐承刚牵头成立了法律助企服务团,向中小企业发放“联企服务卡”,随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竭力帮助企业完成诉前调解。某上市公司遇到了与受伤员工的赔偿纠纷问题,该公司找到了徐承刚寻求帮助,徐承刚帮助将员工的赔偿诉求降低了4万元,但公司依然拒绝赔偿。徐承刚先后拨打了89次电话与该公司沟通,帮助分析拒绝赔偿对公司信誉的影响,终于促成了双方达成一致的调解协议。

        除了在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坐班”,徐承刚还经常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讲座活动。在联系服务社区过程中,徐承刚注意到在基层群众自治的推行过程中,居民之间时常会遇到法律方面的困扰。在他的建议下,环翠区某社区组建了“党员顾问团”,在老旧小区管理、物业居民关系调节、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开展法律服务活动30余次,惠及群众1200人次,该经验在威海市得到广泛推广。

        传承法治精神,以“薪火之力”培育调解力量

        “法治建设需要代代接力,我要把经验传给年轻人。”一直以来,徐承刚都将队伍建设视为重中之重,在人才储备、工作方式、典型引领等方面全面发力,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调解铁军”。

        在环翠区担任人民调解员期间,徐承刚经常与青年干部、调解员、基层网格员们一起工作,对年轻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群众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加强帮带指导,为他们传授了许多宝贵的基层经验。根据多年调解经验,徐承刚总结出了主动回电、热情招待、耐心倾听、研究卷宗、全面分析、真情调解、跟踪回访的“调解七步工作法”,并积极配合司法局开展调解员培训,将自己总结和宝贵经验倾囊相授。每次培训结束后,徐承刚总会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并告诉学员们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拨打电话找他。某法院调解员因缺乏经验,屡屡碰壁,经常会电话向徐承刚请教问题,徐承刚总会耐心倾听他的困难并给出巧妙地解决对策,有时遇到特别棘手的难题,徐承刚还会亲自前往帮助调解,现场传授他的调解方法与技巧。多年来,通过言传身教,徐承刚共协助培育基层调解员3000人次,让威海的调解“接力棒”薪火相传,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从青丝到白发,徐承刚用40年光阴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法制工作者的担当。他像一盏不灭的明灯,以银龄之辉照亮矛盾化解之路,以法制之力守护万家灯火。正如他所言:“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这把老骨头就豁得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