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威海新闻网讯 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安全底线不容有失。在威海,遍布城乡的各类气瓶有60多万只,燃气安全监管曾是不小的挑战。如今,依托“城市大脑”,威海打造全省首个气瓶全链条追溯平台,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破解监管难题,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注入数智动能。
在威海燃气有限公司,气站工作人员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完成充装、配送、安检等全流程操作。平台以“一瓶一码”为核心,给每只气瓶赋予唯一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智慧充装设备、“爱山东”APP、卫星导航等技术方式,实现各环节信息动态采集。

威海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谊民说,气瓶到场站后,扫码预检,合格后扫码充装,信息上传平台,充装完成后再次扫码复检,入库也通过扫码管理。配送人员装车前扫码检验,配送过程全程开启北斗导航。
针对长期存在的入户安检难题,平台通过“爱山东”APP给出了有效解决方案。气站人员上门配送时,扫码定位、现场拍照、用户签字、隐患排查等流程一键完成,信息实时上传,真正实现“每次配送必安检、每次安检必留痕”。
王谊民表示,当客户用完气之后,会打电话或通过小程序,跟他们定气,配送人员会根据信息,到达现场,在取走罐之前,也会扫码,通过这个二维码,可以把客户气罐的信息再次检验一遍,看看有没有过期,过期就会走报废和检验的流程。
虽然95%以上的燃气事故发生在用气端,但气瓶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也潜藏着安全隐患。从气瓶专项整治到气瓶地方立法,威海持续筑牢安全防线,并于2024年正式上线全省首个气瓶全链条追溯平台。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市60多万支气瓶、93家充装单位、1000多名从业人员、150台智慧化充装设备及380辆配送车辆,实现气瓶全过程智慧化监管。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所有功能免费向企业开放,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全流程操作,既不增加企业负担,又大幅提升送气效率。
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科长王涛表示,通过“一瓶一码”的标识系统建立了气瓶的电子档案,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气瓶的合格率从2018年的25%上升到现在的100%,连续6年保持特种设备的零事故率。
气瓶全链条监管是“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威海市大数据局坚持集约建设、共享共用、全面赋能的理念,推动城市系统、数据、视频和物联感知等资源融合统管,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原则,接入各领域系统数据资源,结合物联网、视频AI、CIM等通用能力组件,打造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市场监管、渔船管控等50个专题应用,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科副科长王晓静说,将持续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建设模式和运行体系,融合多维联动的感知手段,构建起覆盖全市各角落的数智神经网络,24小时感知城市态势,及时精准发现问题、预报风险、高效处置,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新生态。(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邱晨钰 张帅 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