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十四五”收官之际,威海教育交出亮眼成绩单:学前教育普惠底色更浓,义务教育均衡迈上新台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成效更加显著。从幼儿园的朗朗笑声到“订单式”人才培养,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成果,不仅勾勒出教育公平的推进轨迹,更彰显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坚实支撑。
张艺宸妈妈姜宏妹说,儿子喜欢这个幼儿园,而且这个幼儿园各项师资力量还有教学设施都非常好。
对姜宏妹一家人来说,2023年正式投用的临港区锦和花园幼儿园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份从容与选择。
姜宏妹说,这个幼儿园正好是在她上班的路上,从家开车过来的话,可能就需要5分钟,孩子基本上跟周围的其他孩子也都认识,社会圈比较稳定,也比较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从“有园上”到“上好园”,张艺宸很快融入到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学校以自然课程为主,还将美术课、体育课等融入其中,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锦和花园幼儿园园长汤晓宁说,从小班开始就逐步按照孩子们年龄特点,和小学那边对接一下课程,将来到了上一年级以后,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汤晓宁告诉记者,2019年,她从一名中学教师转型为幼儿园园长。这几年她欣喜地看到,不仅幼儿园的软硬件水平连年提升,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汤晓宁说,刚开园那会一共就两个班,孩子也少,老师也少。每年教育局给他们配备了一些专业的老师过来。通过和家长的沟通,然后把一些国家的新的教育理念慢慢地渗透给家长,家长对学前教育这块的理念转变也有很多,更侧重于孩子在游戏方面的一些锻炼。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十四五”期间,威海新建和投入使用普惠性幼儿园52所,新增普惠性学位1.3万个,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超过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近70%,均居全省前列。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也迈进新阶段。近五年,威海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项目38个,新增学位2.4万个,教育集团、教育联盟100%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学校。2024年,威海7个区市全部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成为全省首个、全国首批全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级市。“身上有汗、眼里有光”正在成为校园新风景,威海全面落实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处处可见课间15分钟的“活力时光”。
职业教育同样亮点纷呈。在威海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张含旭经过一年的努力训练,如愿进入核级焊工订单班深造。
威海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张含旭说,本身从小就非常喜欢动手制造小东西,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报考了这个专业。在大一的时候,比如说自己的蹲姿、站姿哪里不符合技术要求,都会去更改。
威海职业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带头人隋英杰说,大一期间进行宣讲选拔学员,学生自愿报名,然后进行一个初筛,符合条件的正式进入订单班。到了大二,三方签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协议,订单班的学员就相当于企业的一个“准员工”了。
与学校常设专业不同,威职核级焊工订单班是应对国家“双碳”战略下核电建设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激增的产物。依据核电建造不同场景需求,威海职业学院开设定向班,开发12门“双证同步”的模块化课程,推行“一班一方案、一人一工单”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即考证过程”。
威海职业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教师魏宾说,从焊条电弧焊开始教学,然后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一般要精通这三种工艺才能满足核电施工的要求。焊接操作上岗证在核电订单班里的同学一般都是能百分之百通过。
从2021年起,威职先后与中核二二、中核五公司等开展合作,学员职业晋升周期从行业平均5年缩短至2年,累计输送150多名核级焊工,部分优秀人才入职即参与“华龙一号”等国家级核电项目。
隋英杰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靶向去培养什么样的人。制造业越来越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焊接也是一样的,除了会操作之外,还要懂理论,将来要从事一些管理的工作,对于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了,更综合了。
“十四五”期间,威海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持续加快,通过推动职业教育建立贯通培养体系,开设“3+4”“三二连读”、55个五年长学制专业,实现中等职业学校1/3以上的专业与高职、本科相衔接。依托山大、哈工大等驻威和市属高校资源,精准对接全市八大产业集群和十大优势产业链,成立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9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36个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融合发展,成功入选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聚焦民生关切热点,五年来,威海还全面普及校内课后服务,上线5470个课程资源供学生、家长选择;开设“威海名师辅导讲堂”,遴选450多名优秀教师推出优质视频课程供全市师生免费使用;搭建威海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服务平台系统,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全面实现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一网通办”,保障招生全程公开透明。
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表示,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标准谋划“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前瞻调配一批与学龄人口变化相适配的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教育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元、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优质创新,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武宁 卢力铭 林晓杰 姜正馨)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