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经开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以精准服务企业、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为主攻方向,在助力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及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招商工业威海船厂2号船坞内,法国航运巨头达飞的豪华渡轮正在加速建造。这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首次采用舵螺旋桨技术,即用吊舱式推进器替代50米长轴动力,使渡轮犹如“混动超跑”般在海上高速航行。这也标志着这家全球客滚船制造冠军,正式向游轮建造迈出关键一步。
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欧书博说,是迈向游轮的一个升级,从设计到制造,这里面需要攻克很多的技术,相当于在本土,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自身生长、创新的一个发展历程。
招商工业威海船厂能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成功跻身游轮建造领域离不开经开区各相关部门精准的产业政策引导、专项科研资金扶持,以及“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深度赋能。这种紧密的政企协同机制,让威海船厂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倍增。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科技合作科科长肖军波表示,科技部门立足宏观,更精准、更细致、更全面地了解每个产业的高校院所的优势学科,针对企业的特点、研究方向他们可以更高效地把资源帮助企业导入进来。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具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经开区将科技服务链条向上游延伸,积极利用区域人才引进政策与外籍院士工作站等平台,实现从“政策引航”到“人才驱动”的有效衔接。
镜头前,正在做污水处理实验的是去年4月加入凤鸣桓宇的外籍院士扎伊采夫。他的加盟一举将自己数十年的技术研究、全球化视野,以及严谨的科研方法体系,深度融入经开区企业,实现“内外结合”的“化学反应”。
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特聘专家扎伊采夫表示,他用半年的时间在这里建立实验室,并且采购了一些昂贵设备进行研发,希望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
在扎伊采夫的带领下,凤鸣桓宇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水净化设备,不仅关键性能指标远超原有产品,且生产成本更具竞争力,赢得了进军欧洲等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通说,院士的到来也促进了他们和保加利亚一个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拓东欧市场。
扎伊采夫不仅自己扎根威海,还将他的两名得意门生也带到了经开区。一年间,凤鸣桓宇的研发平台从本土研发中心,迅速升级为能吸引、汇聚全球青年科研人才的国际性创新平台。
截至11月,经开区共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0个,省级人才项目7个。其中省级7人入选,总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泓淋电力省级项目通过答辩进入实地考察阶段。
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慧婷表示,不断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融合、互相促进。(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毕嘉一 李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