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市文登区坚持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线,依托昆嵛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资源优势,系统推进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利用,着力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能。
文登区全面开展昆嵛山文化资源普查,系统梳理道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编纂出版《文登红色文化遗存》等系列文献,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加强对《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等国保级文物的保护研究,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举办山东社科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12场,汇聚专家学者深度阐释昆嵛山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理念,文登区坚持用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拍摄纪录片《当年勇》、电影《止杀令》,推出大型民族交响乐《昆嵛颂》等文艺精品。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创作的大型自然人文纪录片《昆嵛》,成功入选“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实现传统文化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创造性转化。

文登区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创新,目前片区已有百余项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2项入选国家级名录。此外,持续举办“李龙文化山会”等品牌民俗活动,年均开展非遗展示展演20余场。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建立非遗工坊27个,培养传承人180余名,通过创新传承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机。

为深入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融合,文登区创新打造“中国·威海(文登)昆嵛山樱桃节”文旅IP,连续举办二十一届,累计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成为胶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年均举办樱桃游园会、大学生定向赛、“昆嵛50”轻越野挑战赛等特色活动30余项。以“小樱桃”撬动“大产业”,发展农家乐86家、特色民宿42处,文登区界石镇楚岘村村民在樱桃季收入最高可达10余万元,实现传统文化价值向现代产业效益的创新转化。

此外,文登区高标准推进昆嵛山综合性保护开发,注重传统文化空间与现代旅游需求的有机结合,构建“一轴两区”空间格局。昆嵛山景区于2022年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片区拥有国家级美丽乡村1个、省级精品文旅名镇1个、省级美丽乡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春分小镇”项目入选山东省文旅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依托楚岘村发展特色民宿集群,新增旅游就业岗位320个,培育形成康养休闲、森林康养、自驾旅游等多业态发展格局,年接待游客56万人次,文旅产业在创新发展中呈现蓬勃态势。

近年来,文登区积极将红色文化创造性融入现代文旅体验,整合昆嵛山红军展览馆等红色资源,打造“千里海疆·红色文登”爱国主义展示带。创新策划“1+2+N”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研学课程8门,年接待研学团队560批次,推动红色遗址遗迹与教育培训、文化体验等深度融合。在重大活动期间开展红色教培研学线路推介,让群众在瞻仰红色遗址中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创新传播方式有效扩大片区文化影响力。
在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方面,文登区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整合各级媒体资源,打造多层次传播体系。充分发挥“文登发布”“文登首发”等融媒体平台作用,创新运用城区电子屏、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子屏、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公益宣传,用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2024年以来,全平台推送昆嵛山相关原创内容800余篇次,制作短视频作品150部,入选抖音热榜6次,相关话题曝光量超千万次,以创新传播手段提升昆嵛山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为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文登区推动传统文化体验模式创新,依托春分小镇项目核心区,打造集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结合“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建设,沿线打造18处景观平台,配套建设旅游驿站5个。利用36亩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地标性文化建筑群,推动文化空间功能升级。引入专业运营团队3家,开发特色体验项目12项。
文登区拓展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路径,投资85.67亿元建设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成为山东省最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片区发展提供强大能源支撑。通过“社区+商家”共建模式,成立“美德信用商家联盟”,发展联盟商户215家。依托文登21处文化书院,开展非遗研学、美学讲座等活动175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在界石镇楚岘村设立鲁绣培训基地,每月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学员240名,开发文创产品36款,推动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价值转化。
文登区通过系统性的“文化两创”实践,成功实现了昆嵛山传统文化片区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相得益彰的特色路径。文登区将继续深化昆嵛山传统文化片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为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文登经验”。(来源:威海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