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从“海景”书房到15分钟阅读圈

2025-11-26 编辑: 史秀英

        “没想到海洋科技馆里藏着这样一处书吧!窗外就是辽阔大海,威海的阅读氛围太让人惊喜了。要是时间充裕,真想在这儿安安静静读上一本书。”日前,2025山东作家活动周在威海举行,当作家们走进威海海洋科技馆采风时,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忍不住感慨道。

        在威海,市图书馆人均借阅量位居全省首位;46家城市书房、近千处农家书屋,搭配各类特色阅读空间,实现镇街全覆盖;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持续升温,馥郁书香浸润威海大地、点亮万千心灵。当数字化浪潮悄然改变传统阅读场景时,威海以创新为笔、以用心为墨,绘就了一幅全民阅读的生动画卷。

        实体书店“破圈”,开业5个月接待读者39万

        “在这儿看书,抬头是蔚蓝大海,低头是墨香书卷,连时光都跟着慢了下来。”来自江苏南京的游客韩雯站在至海港湾“至海空间”的全视野海景窗前,手捧一本散文书,语气里满是惬意。

        “和传统书店不同,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既唯美又有温度的公共文化空间。”“至海空间”负责人刘思佳介绍,这里不仅藏有文学、历史、旅行等品类图书近5.3万册,能让读者伴着绝美海景沉浸式阅读,还特意设置了一面“阅见威海”文创打卡墙——墙上错落摆放着印满威海元素的冰箱贴、绣着本地文化符号的抱枕、鲸鱼造型的可爱发夹,让读者在书页之外,还能把这座城市的记忆“打包带走”。

        若是读累了,“至海空间”提供的现制饮品、精致甜点与简餐,还能让大家随时切换“观海+阅读+美食”的惬意模式。自今年6月底开业至今,“至海空间”已接待近39万名读者,成了威海“网红阅读地”。

        同样焕发生机的,还有新华书店威海中心书城。2023年底,这家有着多年历史的书店完成升级改造:1600平方米的室内营业区搭配400平方米的室外露台,既保留了4万多种、15万余册藏书的“硬核”底蕴,又融入了文创产品、咖啡简餐等新鲜业态,摇身变成了复合型文化体验空间。

        “我们还打造了‘新华领阅计划’品牌,定期在儿童活动区、成人阅读区办讲座、开读书会,到现在已经办了400多场,吸引3万多人参与。”新华书店威海中心书城工作人员说,今年书城日均客流量比两年前增加了25%,越来越多人愿意来这里“泡”上一天。

        而距离海边不足百米的山东省最美书店——无观书店,更是把“浪漫”刻进了阅读基因里。大面积落地窗将海景落日尽收眼底,地面上的全息投影还会不时模拟出粼粼波光与翻涌的海浪,让读者仿佛坐在大海里读书。

        如今在威海,书店早已不是单纯卖书的地方。这些融合了海景、咖啡、文创、非遗体验的复合型空间,正让阅读变得新鲜又有趣。

        涵养书香氛围,读书沙龙坚持了18年

        “每周来这里和书友聊读书心得,早就成了我的习惯。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感觉自己像‘脱胎换骨’一样。”深秋的夜晚,新一期“相聚星期三”读书沙龙如期开场,老书友王青妍坐在人群里,话语里满是感慨。

        “以前我都是一个人看书,2010年在网上看到沙龙发起人王肖杰说‘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常客。”王青妍说,沙龙里分享的书特别杂,传统文化、科学常识、健康知识都有,她看着不少书友从小学读到初中、大学,再到研究生毕业,“是书香陪着我们一起成长”。

        在2025齐鲁阅读季暨“书香润威海 相约栖霞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王肖杰等9人被授予威海市“最美阅读推广人”称号。他告诉记者,沙龙从2007年创办至今,已坚持了18年、800多期,上万人次参与。“我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人生因阅读而更美好’,让阅读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阅读推广的队伍,带动身边人读书,让阅读成为威海最美的风景线。”王肖杰说。

        威海的书香,早已飘到了城市各个角落。去年以来,全国书博会威海分会场、韬奋基金会读联会读书大会等高端活动接连举办;20多个像“相聚星期三”这样的民间阅读组织冒了出来;我市两个案例还入选了全省首批“阅动山东”创新典型案例等。

        “书香润威海 相约栖霞街”活动期间,栖霞街直接变身“巨型书店”——沿街商铺门口摆满图书,国内200余家出版机构带来了精品书展,国漫顶流IP“奶龙”漫画制作团队等还带来了三场精彩的名家讲座。“原本是来逛街的,看到书就忍不住停下脚步,这种‘随手能读、随处可阅’的感觉太舒服了!”市民王慧聪笑着说。

        打造15分钟阅读圈,书房书屋评上“全国最美”

        “我最爱来这儿读书!离家近,书的种类又全,还定期换新。今年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读完20多本人文、历史类书籍了。”在经区皇冠城市书房里,市民梁书凡正捧着《咬文嚼字》静静翻阅,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页上,格外惬意。

        早在2017年,威海就借鉴业内先进经验,从老百姓需求出发,在全省率先探索城市书房标准化建设。“不能为了建而建”是核心理念——每处书房都选在人流密集的社区、商圈或学校周边,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方便读书。

        截至目前,46家城市书房覆盖了威海所有区市,再加上5座国家“一级图书馆”、近千处乡镇农家书屋、58处文化书院,以及各类公共阅读空间,织成了一张“15分钟城乡阅读圈”。其中,4处城市书房、1处农家书屋还评上了“全国最美”,成了阅读打卡的好去处。

        为了让读书更方便,威海还想了不少招:流动图书馆车穿梭在社区和学校,共享书柜设在商场和公园,学生们借书更省事了;“你选书 我买单”服务更贴心,从“有啥读啥”变成“市民点单、图书馆买单”,把大家想看的书直接送到身边。

        针对不同人群,威海还打造了“阅见威海”“工读书会”“银龄阅读”等特色品牌,让阅读活动走进机关、企业、学校、军营、社区、农村和家庭,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同时,顺应数字化阅读的趋势,“阅读+文旅”“阅读+数字”“阅读+产业”等新业态也慢慢发展起来,阅读体验越来越丰富。

        今年以来,坐落于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旁的“威海·环海路·崖尚”咖啡店人气格外旺盛。“很多游客来这儿,除了看风景,还会坐下来读会儿书。”主理人周明玥说,当初改造这栋老建筑时,特意留了大面积落地窗,就是想让大家“一边读书一边赏海景”。现在,店里藏着几千册图书,每月还办两三场读书会,旅游旺季每天接待两三千人,不仅成了“文化打卡点”,还评上了“山东省最美公共阅读空间”。

        在山东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临沂市作协主席张岚看来,威海不仅建了大量触手可及的阅读空间,还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真正呈现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龄共享”的特点。“如今,书香已经成了威海人浸润日常的生活底色,更成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她说。(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文 王彦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