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山钢股份瞄准海洋工程用钢发力,加强创新突围发展 一块好钢逐梦“深蓝”】

2025-08-04 编辑: 郝暖

□ 本报记者 杨 成 张锡坤
  本报通讯员 王玉军
  炎炎夏日,在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股份”)宽厚板生产线,一块块温度达1200℃的火红钢坯历经多次锤炼轧制后,终于轧成了平整的钢板。
  这些钢板具备耐低温、高强韧、抗疲劳、抗层状撕裂等特性,是专门为船舶及海工产业链研发的高级别海洋工程用钢,即使在深海-60℃低温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优良性能。
  这些看似普通,却又蕴含着技术含量的海工钢,正悄然改变着这家传统钢铁企业的发展轨迹。
  从钻井平台到海上风场,从巨轮远洋到跨海桥梁,山钢股份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向深蓝进军,支撑着大国重器屹立于海波之上。在近年钢材市场需求下降,钢铁行业面临下行周期的情况下,瞄准海洋工程用钢发力,加强创新,突围发展。
  “海上作业需要抵御复杂海况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这些钢材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决定了自主开发海洋资源的能力和方向。”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型钢销售部高级主管王政说。
  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员赵培林介绍,高端海工及船舶结构用钢涉及高洁净度、高强韧性、耐腐蚀性等关键技术,需要研发团队花大力气,方能逐步攻克每一项关键技术指标。
  走进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实验室,海洋工程用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瞄准“超高强海洋工程用钢”潜心攻关,两台全球领先的检测设备正发挥关键作用。
  一台通过高倍组织观察和微纳米级夹杂物切片分析,精确揭示夹杂物的成分与分布,为高端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提供有力支撑;另一台主攻气体检测,日均完成三四十组分析,实时服务生产环节。
  “多个钢铁行业标准,正是基于这些高精度数据所确立。”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实验负责人董丙成说。
  一组数据见证了山钢股份向“高精尖”领域的持续进发:今年上半年,山钢研究院/技术中心获得专利授权24件,制定并发布1项国家标准、1项团体标准。试制新产品22项,其中特钢产品10项、厚板产品7项、型钢产品5项。
  2023年,山钢股份S420MLO热轧H型钢正式获颁ABS船级社工厂认证证书,目前已完成世界九大船级社认证,山钢股份高强海工钢的开发,已实现从A级到E级的690系列全覆盖。
  技术创新带来产品迭代升级,为山钢股份赢得了市场话语权。从“论吨销售”到“按性能定价”,从“价格竞争”到“技术领跑”,高端钢材从山钢股份生产线奔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4年,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现代供应链建设(供应商)大会上,山钢股份再获中国船舶集团“金牌供应商”称号。在前不久的2025船舶用钢供需会上,双方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山钢股份也成为中国船舶旗下北海造船的唯一船用钢板供应商。
  产业联动,释放链式反应的乘数效应。山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向东说,未来五年,山钢股份目标是打造具有持续极强竞争力的钢铁集团,稳居在行业内第一梯队。
  (□记者 陈晓婉 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