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威海!至海港湾——威海递向世界的城市更新名片!

2025-10-04 编辑: 郝暖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在享有“全国最美海上足球场”美誉的大操场上,尽情奔跑、踢球,参与飞盘、田径赛事;在保留工业记忆的龙门吊旁席地而坐,欣赏一场晚风相伴的露天电影;在充满艺术气息的至海数字艺术中心,沉浸式体验“山海风物精致市集”里的威海特色……

  10月4日,市民、游客在至海港湾海景城市书吧阅读。

  这个国庆长假,威海至海港湾热度持续攀升,不仅成为本地市民休闲放松的“心头好”,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国庆假期前三天,日均客流量达7.5万人次左右。
  与此同时,央视《焦点访谈》推出的国庆特别系列节目“奔向更美好生活”,首期便以至海港湾为样本,深度解读威海在城市更新中的创新实践与民生温度。节目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我家就住在周边小区,亲眼看着这片闲置多年的老码头,一点点变成现在满是烟火气的公共空间,作为威海人,真的特别骄傲!”市民孙艺然笑着说,如今每天清晨来至海港湾跑步,已成为她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
  从河南郑州专程赶来的游客王先生,在至海港湾逛了整整一天后,难掩惊喜:“真没想到在威海市中心,能有这样一处靠海的超大公共空间,威海人也太幸福了!”


  记者从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至海港湾的“前世”,是始建于1918年的威海老港码头,承载着几代人的城市记忆。2013年随着港口功能迁址,这里便闲置下来。为唤醒这片土地的活力,我市将其确定为城市更新重点工程——
  项目以“巨鲸出海”为设计理念,通过地景建筑策略贯通“山—海—岛—城”视觉廊道;集成8项绿色技术,年节水量高达12万吨;以“人民的公共空间”为核心理念,将超过40%的面积用于公共服务与场景体验,打造儿童友好中心、青年力中心等六大功能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至海港湾原有的龙门吊等设施均被保留并改造为特色景观,成为最具辨识度和温度的打卡点。正如《焦点访谈》在节目中点赞的那样:“100多岁的老港码头经过改造,竟然看起来很酷、很现代,如同一头巨鲸跃于海上。”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同时也要让项目具备可持续的运营能力。”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主任李瑞玲说,为找到最优方案,威海组织专家多轮会商后,最终确定将老港码头更新打造为集文化体验、商业消费、旅游休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如今,至海港湾的运营成效已逐步显现:引进的126家品牌中,61%为进入威海的“首店”,有效填补了区域高端商业空白。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显著带动周边商业氛围和夜间经济活力,为威海打造国际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
  这份来自威海的城市更新经验,不仅赢得国内认可,更吸引了全球目光。今年7月,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17秒的短视频,镜头里,至海港湾的大操场与蔚蓝大海相映成趣,市民在操场上休闲娱乐的画面充满活力。毛宁配文称:“在绝美的城市风光衬托下,中国东部山东省的威海在海边建造了足球场和篮球场。在中国,人民始终占据每一处公共空间最重要的位置。”视频发布后,收获全球网友点赞。有网友留言赞叹:“国家温度、民生答卷、碧海球场、活力激情”。
  在2025年精致城市论坛期间,多位国际嘉宾专程到访至海港湾。西班牙GrupoJepri集团总裁塞萨尔·鲁伊斯·穆尼奥斯参观后赞叹“这里的海景非常美”。他还走访了“山海风物精致市集”,对威海的农特产品、渔产品与文创产品赞不绝口。
  同样是在该论坛期间,重磅发布的《威海手册:全球社区可持续发展报告·2025》中,至海港湾城市更新案例也成为25个优秀案例之一,向全球推广。
  “至海港湾的成功,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旧貌换新’,更是城市功能、人文关怀、经济活力与生态智慧的深度融合。”李瑞玲表示,从闲置老码头到“城市新客厅”,至海港湾用实践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运营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的城市更新路径,能够有效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持续焕新的重要引擎。(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文 孙大伟/图 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