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我的国·我的家丨观礼“九三阅兵”回来,他又一头扎进车间

2025-10-04 编辑: 郝暖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车间里,机声隆隆,车间主任、轻工“大国工匠”谷大伟正和徒弟们一起,攻坚一个“较真儿”项目:升级碳纤维生产设备的上桨热辊机。
  部件结构复杂,为达到目标尺寸和精度,他们改变工艺,用了全新的编程方法。“需要反复试验无数次,把影响因素逐一排除,部件升级可以提高碳纤维生产效率。”谷大伟说,像这样的攻关项目,他们一年要做上千个。

  谷大伟(左)和团队成员正在探讨技术。

  不久前,谷大伟作为威海唯一受邀的劳动模范代表,到北京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内心非常振奋,也更清楚肩上的责任,专注岗位,持续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制造业发展。”一回来,他又一头扎进了车间。
  碳纤维,比重不足钢的1/4、强度达钢的7至9倍,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新材料。“碳纤维迭代快,只有设备精度跟上,才能确保产品更先进。”谷大伟说,干机械加工26年,他专注的就是碳纤维设备的升级。

  深入钻研加工工艺。

  做技术攻关,谷大伟常常一“泡”进车间和工作室,就挪不开腿,好多次,晚上11点他们还在探讨加工工艺。也正是因为“较真儿、好琢磨、肯钻研”,才有了碳纤维生产线的持续升级。

  反复实验创新成果。

  加工复杂工件要依靠电脑编程,当年没几个人会,肯钻研的谷大伟,借书复印了两大本材料,下班挤时间自学,遇着难懂的问题,就攒着到书店一并查资料,硬是把这个技术啃了下来、握在手里。
  车间里,能当镜子照的“银色大滚筒”,是碳纤维生产设备的核心部件——大型加热辊。指着生产加热辊的机床,谷大伟说,“以前这机器离不了人,我们改造成全自动的之后,操作简单多了。”全程手动操作,不仅操作复杂,产品质量还不稳定,爱琢磨的谷大伟给自己揽了个“课题”:试试把普通车床改造成数控的?凭着那股钻研劲儿,他不断实验、改进,最终研制出全自动数控镜面抛光机床,效率提高5倍,产品合格率高达99%、光洁度达到0.007微米。

  生产车间有序运行。

  “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真正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这话,谷大伟常跟徒弟们讲。最近,他们打算快马加鞭,拿下这个“较真儿”项目。“作为产业工人,我们扎根老本行,专注攻克每一项技术难题、做好每一次设备升级,就是为国家产业发展积累底气。”谷大伟说。(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文欣/文 杨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