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三案例入选省非遗IP应用案例

2025-10-24 编辑: 郝暖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33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山东省非遗IP应用案例,威海“‘锡镶技艺+’的多元发展——同庆顺锡镶IP”案例、“民间习俗的当代传承——胶东花饽饽IP”案例和“‘非遗+文旅+食品+文创’融合新业态——乳山姜蜜IP”案例榜上有名。

        作为扎根于威海市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威海锡镶技艺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在产品体系构建上,“同庆顺锡镶IP”打造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其以传承百年的锡镶老壶为设计原型,创新开发出锡镶文创系列产品,将传统器型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推出了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茶具、摆件、饰品等,让非遗技艺走进日常消费场景;同时,聚焦威海地域文化符号,实现了文物文化与非遗传统工艺的跨界融合,让历史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呈现。

        胶东花饽饽习俗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IP”案例围绕“福袋、锦鲤、留娘糕”符号展开,“福袋”象征福气满盈,“锦鲤”寓意吉祥富足,“留娘糕”文字与造型传递对母亲的感恩与祈福。这些形象源于胶东花饽饽非遗中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的传统,通过塑造福袋、锦鲤等祥瑞造型,延续非遗祈福纳吉、承载情感的核心价值,用面塑技艺将对长辈的美好祝愿具象化,让非遗在当代礼仪民俗中焕发生机。

        乳山姜蜜制作技艺,融合古法熬制工艺与现代食品科技,已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乳山姜蜜”构建了多维IP矩阵。产品线从核心姜蜜延伸至姜乳饼、生姜洗护、姜饮品等,形成“姜养生活”体系;线下设立非遗体验馆,通过古法熬制展示、DIY互动及故事讲解,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匠心精神;包装设计融入环翠楼、幸福门等威海地标元素,将地域文化转化为视觉符号;线上则推出短视频IP,还原制作过程,扫码即可见证传承人的技艺魅力。(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