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10月24日,我国首个以核技术应用为主题的盛会——“绿色核能·核技术应用”(威海)博览会在威海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这场以“科技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的展会,不仅搭建起技术交流与成果展示的高端平台,更让大众近距离触摸到核技术如何深刻改变生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在众多展品中,一款名为“笨笨”的耐辐射巡测机器人格外吸睛。这款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机器人,经耐辐射加固后可深入辐射环境,完成探测、操作等复杂任务,其“硬核”性能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市民谷先生说,新能源领域发展真快,想都想不到这么快,确实挺鼓舞人。
探测芯片、智能探测手表等成果,更是将核技术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展现了核技术“接地气”的一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李柯澳说,他们的探测芯片可以做到一个很小型化的探测件以及他们的探测手表,可以把智能手表的功能和芯片的功能结合起来。未来也希望国家能在绿色能源以及核能领域能够有更大的成就与发展。
秦山核电基地作为我国首个核电基地,现场介绍了其在浙江海盐打造的大型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让观众看到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
20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508个国际标准展位涵盖核能、核医疗、高校创新成果等六大展区。中核、华能、国电投三大央企携核心成果亮相,32所涉核高校与67家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呈现核技术的前沿突破。

中国核学会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金英说,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技术应用到了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为了组织大家交流,也向公众科普,同时也凝聚他们的成果。参展商一共有100多家,这是汇聚成果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为何选择威海作为举办地?答案藏在这座城市的“核基因”里。
李金英表示,威海是他们将要打造的“核谷”。因为这个地方有石岛湾核电基地,“国和一号”两个核电机组,另外未来还要再建两个“华龙一号”。大家共同携手推进国家绿色核能大力发展,推进核技术应用广泛开展起来,造福大家。
在威海核博会期间还举办了科普文创大赛,参赛选手围绕“绿色核能·核技术应用”主题,通过多种文创设计形式,展现核科学技术在能源、医疗、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成果,诠释核能“双碳”价值、核安全知识,让核科技走进公众生活,大赛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
科普文创大赛获奖选手萧星宇说,她的作品是把在核电厂对事故发生概率从10的-7次方到0,安全性提升的过程,制作成一个绘本,希望能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核电厂的安全性,不要对它谈核色变。
本次展会持续到10月26号,同期举办多场学术分论坛。这场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科普宣传于一体的盛会,不仅为核技术应用产业注入新动能,更让“绿色核能”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邱晨钰 王浩 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