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全球每10支鱼竿,就有6支产自威海。这份硬核实力的支撑,正来自一场智能制造的产业变革。从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到一小时就能配齐所有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威海正将“中国钓具之都”的品牌,打造成驰骋世界的名片。
在汉鼎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全球首条鱼竿全自动化生产线正高效运转:机械臂完成一次缠带仅需15秒,效率是熟练工的三倍;高精度贴布将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视觉检测系统实现360度无死角质检……在这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正在被改写——从自动上下料、智能搬运到精密缠胶带、精准喷涂,30多道钓竿生产工序实现无人化操作。

山东威海汉鼎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沙国栋说,他们投入了2000多万元自主研发这条智能产线,申请了40多项自主专利,改造之后效果非常明显,生产线节省了80%的人力,一年能省下大概150万元的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智能化让产品质量更稳定了,满负荷状态下,他们的月产能能突破20万支,不良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
“硬科技”提升效率,更锤炼出对接全球的“软实力”。在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的设计工作室,设计师们正瞄准东南亚市场,着手新款路亚竿的研发。通过提升碳纤维等级、优化结构,新品在减重10%的同时,强度反增15%。像这样精准对接市场的产品迭代,在企业每年都超过50款。
山东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春林表示,消费者需求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消费者需求什么,他们就突破什么。欧美市场的,他们主要设计重型船竿,在日韩市场,主要设计轻量化的产品,给消费者从上鱼到竿子之间传递的一种快感。不断地创新和提升他们的产品,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强大的创新背后,是威海独一无二的产业链优势。在这里,一套钓具的上百种零部件,一小时之内就能“一站式”配齐。这种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成为“威海制造”驰骋全球的坚实底气。目前,全市已形成从研发设计、材料生产到精密制造、品牌营销的完整钓具产业体系。

山东威海光威户外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屹说,他们现在主要生产的是钓鱼竿、鱼线轮、仿生饵以及面饵,钓竿大概有几千种,鱼线轮有几百种,其他的仿生饵就更多了,在上万种了。钓竿每年生产量是超过1000万只,鱼线轮也是超过1000万只,现在全世界有64个国家100多个客户,除了非洲少一点,基本上全部都覆盖了。
从规模化生产到个性化智造,威海钓具产业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如今,威海已聚集超过5000家钓具及配套企业,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周赞文 鞠洪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