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全域花园式城市渐行渐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4-04-18 07:30:41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加大绿地、湖泊、湿地等绿色空间比重,建设全域花园式城市。”这是南海新区环境上档升级的方向。

    绵延的金色沙滩、常青的万亩松林、优质的海水浴场、广阔的沿海湿地……南海新区视这些稀缺自然资源为珍宝,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占一寸沙滩、不毁一棵松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妥善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加大绿地、湖泊、湿地等绿色空间比重,建设全域花园式城市。”这是南海新区环境上档升级的方向。

    坚守绿色底线 扩大生态空间比重

    3月下旬,上百名清洁人员来到南海公园,对12公里优质沙滩进行维护保养。受海浪冲刷的影响,沙滩部分地段累积了一些贝壳、碎石等杂物,保洁人员五人一组,采取地毯式清扫的方式,把沙滩中的杂物清理得干干净净。“近期我们还将对沙滩下面的雨水管网进行疏通,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沙滩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南海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环境上档升级,离不开对碧海松林河流湿地等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让新区成为天鹅、松鼠等动物宜居的天堂。今年,南海新区继续对滨海沙滩岸线进行全域整理,拆除各类养殖大棚,恢复沙滩原始生态地貌。“经过整修后,沙滩将从东到西连成一片,阳光、沙滩、海水,海天一色,并且与明珠河、香水河、昌阳河、蓝湖等生态水系实现了连接互通,构建起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景观廊道,培植起旅游度假新亮点。”南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他们积极做好香水河湿地、万亩松林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打造和报批工作,加快打造新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城市环境。

    南海新区水系资源丰富,环境上档升级还做活了“水”文章。今年,南海新区将启动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香水河拦潮蓄水工程,进一步增强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同时,尽快完成香水河全流域生态打造、金花河湿地修复等工程,加大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

    全域环境整治 实现村美城靓

    近日,随着天气转暖,南海新区畅海路、海景路、香水河东路、龙海东路、现代路等地,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在畅海路植树现场,三百多棵紫叶李树被吊装到指定位置,十几名园林工人挥锹、铲土、填泥、浇水,不一会儿就将它们栽植到绿化带中,与旁边的银杏水杉等树木交相呼应,形成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目前,南海新区绿化工作全面启动,全年将新增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计划在五一前完成树木栽植工作。

    在推进环境上档升级过程中,南海新区把绿化作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心,按照‘一路一景’的绿化设计标准,主要栽植黑松、雪松、刺槐等耐盐碱、抗风沙树木,既保证绿化效果又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时,将植树绿化与生态景观工程打造有机结合,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今年,南海新区还将全力做好昌阳河两岸、香水河西岸、观海公园、南海公园改造提升等景观工程建设,打造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使南海新区的景观面貌实现大改观、大提升。

    促进环境上档升级,重在加强城市管理。今年,南海新区将抓好已建成的道路、绿化、管网、路灯等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做好市容市貌维护,管好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做好南海公园、香水河公园、蓝湖公园等园区管理。同时,强化执法,集中力量整治广告牌匾和违章建筑,下大力气治理城市扬尘,规范土石方运输,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形成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使“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真正成为南海新区的响亮名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年,南海新区管委将促进城市建成区与周边村居协调发展作为环境上档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做优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投入1千多万元启动实施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区域内的村居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全区域村美城靓。

    发展蓝色产业 打造生态工业园

    在南海新区,绿色生态项目备受青睐,循环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华腾新陶建材一期生产车间,水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粉尘经过沉淀分离,粉尘作为原材料回收再利用,而经过沉淀后的废水清澈见底,又回到水磨环节加以利用。金太阳光热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具备批量生产高温集热管能力的企业,研发生产的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应用于国内外多个太阳能热电站,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基于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南海新区在促进环境上档升级过程中,摒弃急功近利的观点,对落地产业项目严格控制,努力保证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今年,南海新区将加大“绿色”项目招商力度,秉承“择商选资”理念,以环保低碳、高效集约用地为原则,注重项目质量,绝不拿环境和资源换发展,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拒之门外。加大低碳涉蓝产业项目引入力度,促进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港口物流等蓝色产业快速崛起,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刘昌勇)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