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为产业强区提供“核动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4-04-23 07:30:36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骨干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依靠顶尖技术闯入国际大市场;中小企业不甘落后,凭借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步入国内同行业的前列;20万平方米的蓝色产业孵化器即将投入使用,可容纳千家中小科技企业入驻创业……如今的南海新区,正被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骨干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依靠顶尖技术闯入国际大市场;中小企业不甘落后,凭借多项国家专利技术步入国内同行业的前列;20万平方米的蓝色产业孵化器即将投入使用,可容纳千家中小科技企业入驻创业……如今的南海新区,正被持续注入创新动力。

    提升创新能力,无疑是南海新区产业上档升级的关键因素。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南海新区正在积极构建与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总体目标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实现大提升,形成海洋经济改革创新发展新地标。

    自主创新

    增强内生发展驱动力

    3月底,天润动力装备南海产业园一期铸造生产线顺利投产——天润曲轴向着打造国内最大铸造生产基地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过4年多的攻关,他们成功完成船用大型曲轴锻造工艺规程和工装设计,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并通过了全球9大船级社认证,拿到了通往全球市场的钥匙。

    “我们规划用5年时间把南海产业园打造成一个产值过百亿的动力装备产业园,用‘南海创造’打破国外垄断,不断拉长公司产业链。”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拥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100多人的研发团队紧盯市场最新动态,跟进研发全新的曲轴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在南海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家。

    鸿通海洋石油管材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蓝岛新型建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22项专利技术,是国内首家拥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企业;明池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拥有7项国家授权专利,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南海临港产业区,一批投产企业纷纷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用革命性全新产品成功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不断壮大南海新区蓝色产业群实力。

    “南海新区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成国家级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威海决胜未来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南海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按照促进科技创新上档升级的发展要求,南海新区积极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联系与转化,注重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力,打造一批“南海创造”“南海标准”行业品牌。

    招才引智

    为持续发展注入血液

    促进科技创新上档升级,不仅要引导企业练好“内功”,更要巧借外力,为科技创新引来源头活水。南海新区把人才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将内提素质与外引人才相结合、科技发展与管理提升相结合,持续为区域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

    在金太阳光热发电有限公司,来自比利时的约翰·费阿德里安·文教授主要从事太阳能光热发电实用技术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镀膜技术,成为全球三大太阳能光热发电关键部件尖端技术的拥有者之一。

    因为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约翰·费阿德里安·文教授从近两万名在山东工作的外国专家中脱颖而出,被省政府授予2013年度“齐鲁友谊奖”。

    南海新区在借外力上下足了功夫,做出了大文章: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确定在南海新区设立分园,一批国内领先科技将在这里实现转化;天润动力装备产业园聘请多名德国技术专家,为先进生产线提供技术保障;威力工具装备产业园与韩国东洋物产强强联合,从韩国引进先进花生收获机生产技术……

    南海新区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特聘专家”资助计划,加强与北京、上海、西安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常态性的人才对接联系机制。同时,依托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等科研院所,不断向园区输送技术人才,形成借才引智、借脑发展的强大合力。

    夯实基础

    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实现项目招大引强的同时,南海新区更加注重科技支撑与产业孵化,为促进科技创新上档升级提供服务保障。

    总规划20万平方米的蓝色创业谷正加紧主体建设和内部装修,配套的科技发展办公室、产业孵化服务公司、蓝泰小额担保公司等已经成立,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养、孵化、资本扶持等,抢占科技高点,培育产业新优势。目前,已有全人抗体药物、普瑞高通生物芯片、汽车制动器、电动汽车工程研究院等10多个实验室及科技型企业达成进驻意向,一批以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实业家组成的创业团队将为南海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同时,南海新区还加快中科院、中物院产业转移及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海分园建设,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进一步完善资金链,破除制约科技转化的经济因素,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带动力和支撑力。(记者 王文文 通讯员 刘昌勇)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