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超:扎根基层 带动百姓致富
隋书超,男,1990年10月出生,现为乳山市南黄镇南黄村村主任助理。扎根基层,自己勇于实践,带动百姓致富。
从小在农村生活,他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也立志以后要为家乡做点什么,为农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献出绵薄之力。大学毕业后,他认为现在农村的老百姓最需要的是挣钱的门路,正好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之一就是“协助完成富民强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所以,他选择了选调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
想要富民强村,一要有好项目,二要有好想法。他决定先找个项目自己试试,积累一些经验,挣钱的话再带着大家一起干。经过考察,他发现发展食用菌产业前路很广阔,所以将突破口选在平菇种植上。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当他把想法跟家里说了之后,爸爸却坚决不同意,认为平菇种植没你想得那么容易,精力上你也忙不过来。但是项目是经过细致的考察与研究的,也是隋书超实现多年愿望的大好时机,他不想就这么放弃。镇党委政府以及南黄村了解后,对这个想法很支持,党委领导鼓励他将梦想付诸实践,同学也表示支持。有了大家的鼓励,他的干劲就更足了。和同学借了点,再加上自己的奖学金,东拼西借最终凑了差不多4万块钱。当手捧着一笔笔来之不易的创业资金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首先,他在村里找了个废弃的大棚当作生产场地。这个大棚说是个大棚,其实就是个有三面墙的地,几乎要把它重新盖起来。共花了3天时间,手上起的水泡已经磨破了,火辣辣地疼,晚上他就用白酒简单擦擦消消毒;原来锈迹斑斑的铁锨也被磨得锃光瓦亮。需要埋的杆子,最轻的也得100斤,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刚能搬得动。不得已,他找了村里一个弄过大棚的大爷帮忙。当最后的一道工序——油纸上去以后,一个崭新的大棚建成了。他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心中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是收集原材料,然后是拌料、发酵、装袋、发菌、搬运菌袋,漫长的等待蘑菇长出。有苦有累,也有想过放弃,可是他不能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东流,更不能让百姓举得大学生村官这个职务不过是个虚名。为了节省开支,能自己干的他就自己干,实在不行了才雇人帮忙。皇天不负有心人。6个月以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挣了1万块钱。可以证明,食用菌的栽培完全可以使老百姓致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便开始带领大家一起栽培,共同来分享这种喜悦。
老百姓知道了南黄村有大学生村官栽培蘑菇第一年就挣了钱,也很感兴趣,都想试试。他便把自己的经验全部告诉村民,所以,去年9月,他和村民一起把规模扩大到2个大棚,接近40吨栽培料的规模。今年蘑菇价格偏高,村民的收入肯定会比去年高。
谈到未来,他期望带领更多的老百姓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丰富种植种类,拓宽销售门路,带领老百姓创造更多的财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