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起理:最美村庄守护者
马起理,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草庙子镇西黄山村土生土长的村民。80多岁的年纪,本应过着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悠闲清静的日子,而他,年至85岁,却依然保持着奉献的本色,退休后,甘当一名村级义务保洁员。“永远都闲不住的热心人”,从村民不同的话语中透露出他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一面。
故土难离,永难割舍的家乡情
马起理老人的一生,虽说不上轰轰烈烈,但倒也带有几份传奇色彩。1947年,刚满20岁的他,像许多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一样,揣怀着保家为国的赤诚之心和一番豪情壮志,踏上了军旅生涯。在两年多的戎马倥偬中,他英勇善战,冲锋在前,先后参加过大小10多起战役,数次受到部队嘉奖。然而,在一次突围战中,他为掩护战友安全撤退,不幸被敌人击中右眼,并造成这只眼睛永远失明。
1949年6月,马起理解甲归来。回到阔别已久的小村庄,心中涌动着无限的眷恋情怀,一度眼睛失明后的沉闷与失落,也逐渐消褪。期间,他奉献实干、乐观开朗的为人,深深地影响着村里人。很快凭着对工作的执着与认真,马起理被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组建互助组、大搞农业建设、农业学大寨,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红红火火,他个人也成为当时周边颇有名气的先进典型。后来,镇上见他有才能,就将其安排到镇上不景气的养殖场任“一把手”。短短两年时间,他便将养殖场“复活”过来,使110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其后,他谢绝有关部门的高薪挽留,再次回到家乡担任“村官”,助力村庄发展。
退休不退岗,小小扫帚见担当
一把扫帚,一张铁锨,一个小推车,是马起理从事保洁工作的全部家当,也见证着他退休后的人生轨迹。每天早上5点钟,他都会像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样准时出现在村街上,步入一天的工作。从1995年起,这样的情景到目前已经重复上演了20年。20年,足以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成长为名晓事理的青年;20年,在村民的印象中,村里的街道总是干净整洁,看着就舒心。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一直坚持下去呢?
“我是军人,是党员,当过村干部,什么时候都有责任帮着村里做点事。”这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这样评说自己。有一次,他的胃肠炎老毛病犯了,到医院打了一天吊针。晚上回到家里,老伴让他躺在床上休息便去做饭。等饭做好后才发现人没了。好不容易才在村头找到他,看到他正挽着袖口清理排水沟里的脏物。目睹他干起活来不要命的样子,老伴流着眼泪劝他不要干了,他却笑着说:“经常活动着有利健康嘛!”
西黄山村是草庙子镇一个较为偏远的小山村,全村只有百余户人家。过去,村民保洁意识比较淡薄,且不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扔,部分村民更是将猪粪、牛粪等堆放在房前屋后,“脏乱差”曾经是这个村的显著标签。这些,马起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他说服家人,主动揽下了这桩“刺头活”。
一开始,常常是他前脚刚收拾完,后面又有村民将垃圾扔在街上,只能再清理,以至于一整天都难消停下来。为此,他发挥擅长做思想政治的优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面对各种不理解的,他不愠不火,耐心劝导,使村民慢慢的接受,逐步的转变。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以来,在他的示范引导下,村民们不仅主动将门前的“三大堆”清理掉,还将多年的猪圈、鸡鸭窝拆除,使村庄环境真正实现了大变脸。多年来,马起理靠着满腔的真情付出,用这特别的方式,把特别的爱献给了曾经久别的村庄。这些年,扫坏的扫帚有多少,他也记不起了,但在扫净村庄的同时,也扫醒了村民的环保清洁意识。
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马起理与村两委干部一同起早贪黑忙在整治现场,就连自己生日那天也没停下,无奈儿女们只好利用晚上给他庆寿。为了使小村更加美丽,马起理还主动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组织起来,成立了义务保洁队,变着法的壮大保洁力量,不仅保持村里环境卫生干净,还推出了场景绿化作法,因地制宜地展开人工绿化造景,使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