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云:甘做庄户人健康守护神
于龙云,男,1948年1月出生,乳山市午极镇午极村中心卫生室乡村医生。在乳山市午极镇,问起乡村医生于龙云,村民们众口一词,“那可是个打着灯笼难找的好人。”老人们叫他“二哥”或“二弟”,年轻人则亲切地呼他“二叔”或“二爷”。于龙云是午极镇的老人,也是一个倍受爱戴的名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2007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只知道他干了40年,是一个庄户人信得过的好医生。
于龙云好学。1968年,于龙云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被村支部书记点将做村里的赤脚医生。他想不通,“那可是个费心劳神的技术活,我这推车挖土的手哪能行?”支书说:“怎么不行?让你去你就去,村里人再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用死扛着活受罪了。”就这样他来到了镇医院,从背诵汤头歌诀开始,学习中西医理论和中药验方。勤学好问的他不满足于跟哪一位大夫学,只要哪里开学习班,哪里就有他的身影。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医学中专学历,并考取了国家承认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很快,于龙云就成了当地知名的全科大夫。行医多年,于龙云发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对治疗农民的常见病特别管用,不仅花钱少,而且见效快。村东头的孙守勇大爷逢人就夸,“有个腰腿疼和肢体麻木什么的,一定要去找我二弟。那年,我的腰疼得上不去炕,他用痛点疗法和中药外敷给我治了三天,没花几个钱不说,第四天我轻松地下地干活了。”就是通过这样的口口相传,他用精湛的医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惠及了本村的百姓,邻近村镇的病人也慕名而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卫生室,一天的接诊量有二三十人,每逢集日,则多达五六十人。
于龙云心善。午极村有一位精神病患者叫焦岩军,早年发病狂躁,见人就打,家里穷得住不起医院。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于龙云主动找上门来,要用针灸给他治疗,说这样基本不用花钱。老伴知道后跟他闹起了情绪:“你是神仙呐?什么病都能治?他要是发狂把你劈了,我们娘俩可怎么活?”亲戚朋友也劝,“这家人又交不起治疗费,你也犯不着为一个疯子冒风险,治好了好说,治不好还丢你的名声。”于龙云可不管这些,照常背着药箱天天为病人上门治疗。那天正在针灸,没想到病人突然犯病,在他转头取针的功夫,竟然操起个棍子向他打过来,他用手去挡,脑袋闪过了,却把手背划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他忍住疼默不做声,趁病人发愣的功夫赶紧给他打了一针安定,狂躁的病人稳住了,老伴却不答应了,拦着家门口再也不让于龙云为他治疗。于龙云落泪了,“那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发疯!”就这样,他风里来雨里去,一直坚持了七个月。有一天下午,病人的情绪特别兴奋,家人又怕他犯病,要用绳子捆他,没想到那孩子突然哭起来,羞愧地叫了于龙云一声“二叔,我错了。”在场的人忍不住地抹泪,疯了几年的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神志。
于龙云好求。他对庄稼把式不笑不说话,称呼病人总用邻里辈份。找他看病就像拉家常,深一句,浅一句,东一句,西一句的,就把病情摸得清清楚楚,把防治方法说得明明白白。嘱咐吃药更像个家长,一遍遍地叮嘱,还是不放心,又仔仔细细写在药盒子上,字大得连80岁老太都看得清。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出诊,只要是病人捎个口信,不管自己有多忙,总能亲自上门,打针送药。一个深秋的夜晚,大雨倾盆。他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邻村的陈合刚胆囊炎发作,已疼得满炕打滚。于龙云二话没说,背起药箱就走,那时连个自行车都没有,可时间就是生命,风再狂雨再大也挡不住他那颗急切的心。五里山路只能摸索着背着药箱一路小跑地往前赶,把病人家属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不料一不留神一步踏空,于龙云重重地摔倒在齐腰深的水沟里。等他从水沟里爬出来时,眼镜却找不着了,右腿也瘸了,浑身上下已全部湿透。他一声没吭,硬是拖着瘸腿来到病人的家。一进门,顾不上拧一把湿透的衣服,他立刻投入了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只用了五分钟,他就给筛糠般打着寒战的患者打上了针,服下了药。病人的体温已高达39.8℃,必须赶紧降温。打开药箱,拿出酒精,勾兑好温水,于龙云亲自给病人擦身……一直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徘徊在鬼门关外的病人终于被于龙云抢了回来。看着浑身上下直淌水,冻得全身直打颤的于龙云,病人家属眼里噙满泪水,拉着孩子"扑通"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娃们,快叫干爷。给干爷磕头。今天若不是你干爷,你爹就不在了。”于龙云想阻拦,却累得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于龙云不爱财。2004年,乳山市开展了镇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管理后的村卫生室,账目和药品收归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对乡村医生实行绩效工资制,并缴纳养老保险金。对绝大多数乡村医生来说,一体化管理给他们带来了稳定和实惠,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对于龙云来说,他的收入肯定比不上自己单干。没想到政府一号召,于龙云就积极报名,考试后成为第一批受聘的乡村医生。老伴就跟他吵,“你真是越活越傻了,别人名气没你大,病号没你多,变个方式自己干,一年挣得能抵你俩!谁像你累死累活地给公家忙,一年到头只挣那几个定好的辛苦钱?”女儿也说,“爸,谁敢相信干了一辈子的医生的老爹会攒不下钱来,挣钱越来越少不说,还整天帮扶别人充大个?”于龙云只顾着看书,也不搭话,逼急了,只是笑,“不缺吃不缺穿的,要那么多钱干嘛?命只有一条,钱够花就行。”
有人问于龙云,凭你的行医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出去肯定会有机会挣大钱,这40年了,你怎么就能安心在穷山沟里?于龙云就笑,“机会不是没有,我也知道出去挣钱多,可就是不愿意走。这些年来,我只不过做了点份内的工作,可乡邻却那样地信任我,把我当成自家人,念着我的好,知足了。这辈子我哪也不去,就在家门口扎根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