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序威:照顾残疾“兄弟”十余载
汤序威,1963年11月出生,荣成市港湾街道兴隆社区个体工商户。汤序威主动承担起照顾非亲非故的残疾人陈兆文的义务,将自己的一间小商店交给陈兆文经营,还自费带着陈兆文患重病的儿子四处奔走治病,为其进行募捐。从最初结识陈兆文到现在,汤序威的这份善心义举已经坚持了十余载。
1月4日下午,汤序威像往常一样来到渔港路的小门市店看望陈兆文。残疾人陈兆文自幼左胳膊残疾且身患糖尿病,无法正常劳动。得知情况后,非亲非故的汤序威在各方面给予他帮助,不但将自己的一间小商店给他经营,还自费带着陈兆文患重病的儿子四处奔走治病,为其进行募捐等。这份持续了近20年的善心义举,让陈兆文一家感动不已。
因生意往来结缘
“老陈,前两天给你安的炉子怎么样,感觉冷不冷?”一走进渔港路的一处小门市店,汤序威就关切地向正在看店的陈兆文询问着。这间小店不到20平方米,货架上摆放着香烟及饮料等商品。“老汤来了,快进屋。”见到汤序威进门,陈兆文十分高兴,两人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
陈兆文今年59岁,汤序威比他小5岁,他们已认识了近20年。陈兆文由于患有疾病,从小左胳膊就完全残疾,后来又查出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早年,他曾经在一家福利工厂工作过。后来,由于工厂不景气倒闭,1998年前后,他又利用夏天卖点冷饮补贴家用。由于当时汤序威正好从事冷饮批发生意,而陈兆文经常去他那儿进货,两人就成了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平时看到陈兆文行动不便,热心的汤序威经常主动搭把手帮他搬运货物。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两人渐渐熟识起来。了解到陈兆文的遭遇后,汤序威十分同情。“他确实很不容易,从那时起,我就决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帮他。”汤序威说。
店铺让给对方经营
然而,只是卖雪糕收入实在有限,且季节性很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陈兆文还是处于失业状态。而他的妻子以前曾经在一家幼儿园当过幼师,后来幼儿园关门,便下了岗。眼看陈兆文一家没有收入来源,还要抚养儿子,生活压力很大,汤序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考虑,他决定把自己原来经营的一家小门市借给陈兆文经营,只收取很少的租金。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要让老陈一家有饭吃才行。至于自己,毕竟双手健全,可以再想想做点别的生意。
于是,从2006年开始,陈兆文就成了这家小门市店新的经营者。这间狭小的门市店平时主要卖点烟酒及收取如厕费,利润微薄,但至少也算有份稳定的收入,帮陈兆文减轻了一些负担。“多亏了老汤,真是帮了我们家的大忙了!”每每提到这件事,陈兆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带“侄子”四处治病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10月份,陈兆文20岁的儿子小陈患上重病。担心陈兆文夫妇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汤序威暂时将此事对他们隐瞒,并主动开车带着小陈数次前往荣成市区、威海市区治病,并先后自掏腰包支付了约5000元的医药费。“老陈的孩子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哪能坐视不管?”汤序威表示。
后来,由于小陈的病情不断发展,需要前往北京治疗。这时,汤序威才将孩子的病情告知了陈兆文夫妇。2015年初,小陈来到北京,并通过亲戚的帮助接受进一步治疗。“多亏了老汤前期对孩子用心照顾和帮助,现在孩子的病情还算稳定。”陈兆文说。
在为小陈治病期间,汤序威还为陈兆文一家四处奔走呼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得知情况后,兴隆社区居委会及港湾街道办事处迅速在机关干部和群众中组织募捐活动,先后捐出善款近两万元,为陈兆文一家解了燃眉之急。同时,陈兆文也被纳入城市低保群体,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说到这些年汤序威对自己一家无私关心与帮助,陈兆文十分感激。“能交到老汤这样的好兄弟,是我这一辈子的幸运和福气。”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