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俊:用孝行演绎真情在世
金思俊,女,41岁,汉族,海阳所镇三甲疃村人。她是村里人口中的“外地媳妇”,她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说话还是浓重的临朐口音。十多年前她嫁到三甲疃村,村里人对她还存在地域歧视,觉得她是山沟沟里来的土包子,10年后,她成为全村人心目的中好媳妇,人人见到她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用自己的行动在当地树立起了孝老爱亲的“标杆”。
12年前的一天,海阳所镇三甲疃村于承德的家里办了喜事,儿子于连刚新娶了媳妇金思俊,本来娶媳妇是件高兴的事,可是村里的人却不这么觉得。当时,村里人暗地里讨论着说外地媳妇都不靠谱,这些年有关外地媳妇跑了不要丈夫孩子的比比皆是,就是没有跑,家里过得和睦的也没有几个。所以,村里人都替于连刚的这门婚事捏了一把汗。
婚前,于连刚就把家里的情况跟金思俊讲了,他家里有2个老人需要照顾,就是于连刚的奶婆和父亲,老人年事已高,他想跟老人住在一起,方便照顾。听到这个情况,金思俊知道自己婚后将面临什么,但是她并没有打“退堂鼓”,她觉得照顾老人是应该的。
现实远远比想的要残酷。婚后不久,奶婆就因为脑血栓瘫痪了。奶婆是于成德的继岳母,奶婆无儿无女,在于家生活了几十年,于家待她如亲人,如今年迈的奶婆病了,不能放之不理,金思俊就担负起照顾奶婆的责任。每天早上,金思俊要给奶婆洗脸、梳头、喂奶婆吃饭,她还要定时扶奶婆大小便,晚上给奶婆翻身、按摩,这些几乎成了金思俊每天例行的生活模式。奶婆年岁大,经常大小便失禁,拉尿在炕上是常有的事情,金思俊每次都及时给奶婆换上干净的被褥。扶奶婆大小便是件力气活,每次都让金思俊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尽管这样,她也从不减少扶奶婆大小便的次数,不怕脏,不嫌累。金思俊照顾奶婆的事情被村里人知道了,大家对这个外地的媳妇开始重新认识了,大家见到她都亲切地喊做:“小金。”她听着心里美得乐开了花。
金思俊和于连刚种地、打零工赚钱养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幸福和睦,每年除了开销意外,还略有节余。可是好景不长,2008年公公于成德被检查出来患上了胃癌,这个噩耗让全家人都陷入了悲伤之中。金思俊来不及难过,她把家里2万多元的存款拿了出来,跟公公说:“爸,咱们去大医院做手术,不用怕花钱。”于连刚带着父亲去烟台做了胃癌切除手术,金思俊则在家里照顾奶婆。公公出院回家休养,金思俊听人说胃癌病人初期只能吃稀软的好消化的饭菜,于是每顿饭都给公公准备一碗粥,有大米、小米、玉米、五谷等等,总之换着花样给公公做。以前有公公帮衬着照顾奶婆,金思俊还能出去打零工,现在公公病了,金思俊就干脆辞了外面的工作,安心照顾2个老人。公公在金思俊的照顾下恢复得很好,公公总跟村里人说:“小金这媳妇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不是她说不定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交代了。”
2012年,丈夫于连刚不幸患上白血病,每年吃药花费7万多,这个庞大的数字让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有些支撑不住了。村里人都替金思俊叹气,他们觉得这个小女人自从嫁过来就没有过几天的好日子,他们说这件事搁在别人身上的话,早就离婚或者离家出走了。但金思俊没有放弃,在她心目中,奶婆、公公、丈夫和儿子都是她的亲人,她怎么可能在危急的关头弃他们于不顾。她每天除了照顾老人、儿子外还到处打工筹钱,带丈夫去青岛看病。为了筹措药费,她甚至跑回娘家去借钱。丈夫因为得病而变得心情不好,金思俊就给丈夫打气说:“咱这病不难治,只要能有合适的配型就行,我会和你一起等下去的。”有了金思俊的话,丈夫也变得乐观了许多。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接二连三的家庭灾难让金思俊更尽心尽力地去照顾家人,用爱与真心去温暖每一颗受伤的心,大美隐于野,金思俊也许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古话,但她的善行正是这一理念的默默实践,她用无悔的爱支撑着这个家,用无尽的奉献呵护着家里每一个人,她的真情与孝行,值得每一个人称颂和感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