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昌:发挥余热做奉献
孙启昌,男,1931年11月出生,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农村离职干部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作为临港区年纪最大的党支部书记,孙启昌满怀激情地工作,赢得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认可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先后被授予“文登县劳动模范”、“威海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威海工业新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40多年来,他从事的岗位变了多次,时代也在变化,但他从没有改变对群众的满腔热忱和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他经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农村合作社等多时期,始终坚持走在一线、干在一线,带领所在村、所在片村民抓粮食生产,所在片年年粮食生产及劳动日分配位列乡里前茅,个人也多次获得“文登市劳动模范”、“草庙子镇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孙启昌虽然只有完小的文化程度,但他非常好学,经常手不释卷。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他都要通过电视、报纸、书刊等多种渠道反复学习,他订阅的党报党刊上面画满了勾勾道道。镇里每次开会,他都坐在前排,做笔记也数他认真。他不光自己注重学习提高,还很重视向全村人的宣传,许多法律法规、文件精神都是他从村里的高音喇叭中传播出去的。担任村干部的40多年里,孙启昌始终严于律己,不徇私情。卸任后,他仍然不忘组织,只要组织需要,定会一如既往支持配合支部和村委的工作,发挥一个老党员的余热。1999年,草庙子镇农村离职干部协会一成立,孙启昌和协会的100多名农村离职老干部们一起,不遗余力地协助草庙子镇党委、政府维护农村基层稳定。坚持农村里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矛盾,只要跟老百姓掏心窝子讲道理,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13年来,一有时间,就习惯性地骑着车到各个村里去转,最多的时候,他曾一天转了20个村。以前,骑的是自行车,现在骑的是电动车。看着80多岁的老会长这样,协会的成员们都不止一次的劝孙启昌要注意身体。但是孙启昌仍然坚持走在调解一线,一坚持又是很多年。
现在,孙启昌成为草庙子镇各个村的老熟人,别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孙会长一出面肯定能“摆平”。这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不开,那个村项目用地征集不上,首先想到的都是孙会长。而每次孙会长都会用实实在在的农家话,情真意切的掏心话,消除群众的顾虑和不解,使其主动配合集体工作的开展。多年来,经孙启昌亲自调解的矛盾纠纷就有1000多起,从没因工作不到位导致越级上访事件,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调解达人”。
同时作为协会会长,他坚持管好协会,带领发展。农村离职干部协会,这是一支特殊群体组成的协会。会员们都是在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5年以上,年满55周岁的农村离职干部。为了加强对会员的约束管理,孙启昌带领协会党支部采取个别谈话、定期座谈、交流观摩等方式,注重加强教育,保证农村离职干部“离有所学”。孙启昌更是主动担起讲课的担子,结合他5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累计编写大量的党课教材,使老干部们真正受益于党课教育。在工作中,在孙启昌的带领下,离职干部们结合自身优势,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扎扎实实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农村发展和稳定工作,农村离职干部协会党支部共为上级党组织提供意见建议60多条,参与新农村建设义务劳动近1000多个工作日,化解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引发的矛盾纠纷80余起。在劳逸结合方面,孙启昌带领协会党支部每个月组织开展1至2次集体活动,打门球、垂钓、吹拉弹唱,广大老干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协会大家庭的温馨。
孙启昌念书不多,但这些年来,他惦记和关心校园里的学生胜过自己的孩子。他主动担当起校外辅导员,与他们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答疑解惑。为了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他坚持多跑腿、多交流、专人专待,特别是缺乏温暖的孩子,曾经有位留守儿童,由于监管缺失,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急剧下滑。孙启昌得知后,为他单开“小灶”,一连一个月,每天放学都把孩子带到自己家中,与他交流和沟通,不断的用亲情感化他,帮助他彻底从网游中解脱了出来。孙启昌对学生的关怀,体现了一位老者对青年一代的博大的爱,那种离岗不忘本,心系学生发展,足以体现他对祖国教育事业的那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追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