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南海”走笔之五:在家门口上国际化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6-11-01 08:49:22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9月30日,南海新区与中国铝业公司洽谈的中铝科教产业园项目有了新进展,作为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加速推进,计划利用2年的时间将学院整体搬迁至南海新区。

    在家门口上国际化大学

    ——“学在南海”走笔之五

    ◎本报记者 王晓根 通讯员 刘昌勇

    9月30日,南海新区与中国铝业公司洽谈的中铝科教产业园项目有了新进展,作为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加速推进,计划利用2年的时间将学院整体搬迁至南海新区。

    9月11日,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正式开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威海)落户南海新区;

    7月2日,由12所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组成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南海新区签约共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

    6月30日,南海新区在西安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短短数月之内,高等院校纷纷牵手南海新区,着实令人惊讶。然而,“抢滩登陆”南海新区的高等院校并不止这些。去年,北交大(威海)在南海正式开学,北京印刷学院威海研究院落户南海,南海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洽谈加速推进。从“引资”上升到“引智”,校地珠联璧合的默契来自于高校对南海新区发展定位、地理区位、发展前景等各方面的认可,而新区的这些优势也成为吸引各大高校落户的重要原因。“高校的入驻,是南海新区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智力提升的重要转变。通过校地结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和人文动力。”南海新区管委主要负责人说。

    好学校的出现需要长期的积淀,但作为一个开发建设只有9年的新区,南海新区似乎并没有按部就班地“积淀”下去,而是表现出了特殊的紧迫感:《威海市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出,“南海新区要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与威海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副中心城区。”朝着副中心城区的目标发展,需要向新区建设输送足够的智力供应,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转变。新区人气要兴旺,高校在校生能改善人口结构、知识结构,决定城市品位。正是这种紧迫感,成为推动南海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不止一次来过南海新区,见证了这方热土的发展。“南海新区有远见卓识,对北交大的发展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在北交大(威海)开学典礼上,宁滨如是说。

    南海新区对北交大的偏爱,北交大(威海)的师生深有感触。“刚选址南海新区时,就被这里办教育的决心打动。”北交大(威海)管委会主任徐宇工说,很多区域都是先发展经济,再发展教育,而南海新区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就足够表明南海新区办教育的决心。

    “管委领导经常来学校慰问老师,关心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都能帮忙解决,在这里能找到家的感觉。”北交大(威海)教师李香山说,现在他们一家四世同堂都住在了南海新区。

    而在清华大学家属楼里长大的张启迪选择报考北交大(威海),她看重的则是这所大学的高起点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来到这里一年多,南海新区为我们搭建起校外实践锻炼的平台,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张启迪说。

    尊师重教的南海新区遵循威海提出的“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发展理念,在实现基础教育率先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尝试更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北交大(威海)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国际化校区,坚持与北交大校本部同档次、同标准的办学水平,致力于建成一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高起点的新型大学。今年,威海校区招生专业已有5个。与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合作共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迎来了第二届新生,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作共建的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今年获得教育部批复,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数字媒体艺术4个本科专业今年迎来首批新生。这些学生均按照本科第一批次择优录取,录取分数均远高于当地一本线。学生入学当年同时注册两校学籍,在威海校区完成学业,所有专业均引进外方师资和教育理念,学生毕业后同时获得两校学位证书,不授单方学位。此外,北交大(威海)第二年迎来了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现在,威海校区与比利时鲁汶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交通大学等国家高校合作办学项目已经签约,与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的洽谈也正在进行。

    南海新区与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共建的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选址于北交大(威海)和南海高中之间的大片空地,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即将开工建设。到明年年底,这里12所高校的科研大楼将比肩而立,生活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人才培训平台、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威海技术转化中心等科教研究机构将纷纷落成,顶尖专家带领的团队将在这里向一座座科技高峰发起挑战,共同推进具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南海新区也正积极创造基础条件,努力争取北京高科所属高校在此设立校区、分校、研究院等机构。

    此外,南海新区也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在已有合作基础上深入探讨校地双方在合作办学、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延伸合作深度、拓展合作广度。与中国铝业公司合作共建中铝科教产业园的事宜也正积极推进,其中的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计划利用2年的时间将学院整体搬迁至南海新区。

来源: 威海网·威海日报
编辑: 王好洁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 山东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中试平台入选山东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