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产业集群竞相崛起
产业集群竞相崛起
——“喜迎党代会 实现新跨越”系列报道之二
◎记者 连涛
一城之实力,在乎经济之繁荣;经济之繁荣,在乎产业之雄厚。
五年,足以让一座城市的产业面貌焕然一新——一批骨干企业攻坚克难,加快创新,膨胀发展,产学研结出硕果,产业转型之举精彩不断;一个个新兴产业项目占位高点,达到高水平,锻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崛起为行业翘楚;现代服务业发力高端、竞争上游,打响再造发展新优势的战役,积蓄起“走在前列”的力量……
每一个战略选择,都凝聚着高瞻远瞩的远大目光。每一次发展跨越,都蕴含着科学决策的真知灼见。放眼生机勃发的威海,加快推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的滚滚热潮勾画出我市日益坚实的产业发展脊梁。
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坚实的产业支撑,就没有城市的实力,就不可能形成国际一流的城市。
如果把历史的镜头拉长,从没有哪个时期,我们这座城市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般迫切。
这种需求来自对市情的深刻警省和反思——大企业数量明显偏少,新兴产业发展有待突破,产品协作配套能力不够强……
这种需求来自对“标杆”的理性认识——区域竞争群雄逐鹿,谁在竞争中抢得先机,谁就将在未来赢得主动。
这种需求来自对机遇的深刻洞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等要素制约更加凸显,节能减排要求进一步提高……
千重要,万重要,加快发展最重要;千条路,万条路,没有项目就没有出路。结合阶段性特征和任务,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对全市发展实际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后,给出了明确答案: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绘就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清晰“路线图”:立足于规模扩张、结构提升、要素优化,一产抓特色促跨越,二、三产抓结构上规模,在振兴二产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这是实现稳中求进、转型跨越的战略航向;这是拼抢新一轮发展先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强大的实体经济。越是外部风险压力增大,越要把实体经济牢牢抓在手上,越要把‘产业强市’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地做好。”从市党代会到两会、再到经济工作会议,一次次事关全市未来发展大局的重大会议,让“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的科学发展路径,深入到各区市、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内心,激发出干事创业的热情。
主攻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推进大跨越,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认识和一致行动。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转型跨越和产业强市的号角声中,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各区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矢志不移转调创,奋力推进新跨越。
各部门积极行动,统筹规划,优势产业加速崛起。《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加快四大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纷纷出台,擂响了全市产业发展的战鼓。
五年间,市委、市政府的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一个个产业项目从落地到开花结果,奏响了转型跨越的最强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