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继本:“最美继爷爷”九年如一日照顾脑瘫孙子
夏继本,男,1945年6月出生,威海经区泊于镇逍遥村村民。他九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顾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脑瘫孙子夏朝威,用善言善行感动着邻里乡亲。
夕阳西下,太阳金黄色的余晖散落在逍遥村的道路上,一个瘦弱的身影挑着两头是铁桶的担,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地向我们走来,这便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夏继本老人的场景。
据了解,回到故乡后的夏继本在村大队青年团支部担任宣传委员。随后几年,夏继本担任起了200多人生产队的队长,工作能力突出的他带领生产队一年时间里创下了当时8个生产队生产增量最高的记录。1976年,他担任副村长,1981年4月1日,夏继本正式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工作日渐起色的同时,姻缘也随之而来。1978年,经人介绍,夏继本和带着4岁男孩的外乡人结婚,那一年的他成家立业了,他对待男孩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关怀、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妻子为他诞下了一名女孩。田园生活、儿女成双,夏继本从而立之年到花甲之年,曾经4岁的男孩长大成人、结婚生子,2004年夏继本便抱上了孙子,取名“夏朝威”,他当上了爷爷,更是把孙子当成自己的心头肉,呵护有加、十分宠爱,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美好。
天有不测风云,直到孙子夏朝威3岁那年,一次连续高烧3、4天,到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这个不幸小生命患了脑瘫,从此生活无法自理,不会说话,不能走、不会跑。
年幼的孩子由于脑瘫需要家长更多的爱和细心照料,但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了减轻儿子和儿媳的负担,看着眼前身患重疾的孙子,本该颐养天年、安度儿孙绕膝晚年的夏继本和妻子在孩子4岁那年毅然选择了接过照顾孩子的重任。可要照顾好一个4岁的脑瘫儿谈何容易,因为瘫痪导致摄食障碍,每顿饭都要做成糊状,用小勺喂以进食;一天三顿饭,顿顿都不能重样,不然孩子就不进食;常常抽风、癫痫,口吐白沫的孙子需要老人的寸步不离;夫妻俩只有一台风扇,哪怕天气再热也是留给孙子用;就算有好吃的,老两口也只留给孙子,自己舍不得吃一点……这一照顾就是9年,在夏继本老两口的精心照料下,小朝威不知不觉13岁了。
最近天气炎热,为了让孙子安然入睡,夏继本专门买了一个大盆,每天提前烧好水,晚上7点准时给肌肉萎缩的孙子洗澡、按摩,但因孙子身体不能动弹,不能直接放在盆中清洗,夏继本每次都抱着孙子轻轻放入水中,还不能完全着盆地,由妻子拿水冲洗、擦干,这60斤的重量,夏继本一抱就是十几分钟,对于72岁高龄的老人来说很不轻松,但他从没有间断,每天重复着这件事,他说,“虽然朝威不会说话和表达,但每次我都能感受到朝威洗过澡后的开心,让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天长日久,小朝威在夏继本老两口的精心照顾下,病情有所缓解,一年到头很少生病,也可以简单地用咿咿呀呀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岁月不饶人,常年把精力和时间一心一意放在照顾孙子吃、喝、拉、撒、睡上,夏继本和妻子老两口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2010年,夏继本患了胆结石,2014年,肺上化了脓,住了两次院,花去了家里不少积蓄,日子也过得十分拮据,但都丝毫没有动摇他照顾孙子的决心。村里的人常说,这孩子又和你没什么血缘关系,你这个“继爷爷”,那么大岁数了干嘛付出那么多?有的时候连妻子面对渐渐长大的孙子都表示感觉很吃力、很苦恼,夏继本常安慰妻子说,咱们做人得讲良心啊,孩子既然到了咱家,咱就要承担,这是咱们的责任。夏继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平日里除了照顾孙子,他还要耕种自家8、9亩地,他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每天往返于家和山地之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和坚守,其中的艰难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但他却从没在别人面前露过一丝的愁容,永远都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他还是那句话,“哪怕我自己再难,也要把这个孩子照顾好。”
如果说,时间可以用夏继本老人两鬓的银丝来丈量,那么,这份不离不弃、风雨无阻的真情又可以用什么来衡量?
这位善良而又坚强的老人,9年时间里,用爱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和自己没有血缘的孙子,用真情演绎了一份舔犊之情、祖孙情深,把爱和温暖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