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海笋海水无土栽培试种成功
创新型海水立体农业模式正在南海新区悄然形成
西洋海笋海水无土栽培试种成功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张祯 通讯员 刘昌勇)日前,全国首例西洋海笋海水无土栽培与海参养殖结合在南海新区试种成功。“海水(上)种植+海水(下)养殖=新型海水立体农业”的创新型海水立体农业模式正在南海新区悄然形成。
11月13日,在威海海乐菲特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盐生植物研究专家、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冯立田博士介绍说:“海水蔬菜西洋海笋有‘海人参’和‘植物海鲜’的美誉,是从国外引进并驯化改良的、利用纯天然海水灌溉种植的新型保健蔬菜,其色泽如翡翠,形状似珊瑚,口感脆嫩,有独特鲜美的海鲜风味。其钙含量是牛奶的5倍,牡蛎的3倍,胡萝卜素含量是传统蔬菜的数十倍。截至目前,西洋海笋已被研究证明的营养功效包括降血压、降血糖和血脂、抗氧化、消炎杀菌、免疫调节等。”
西洋海笋由冯立田为首的课题组最早开始引种栽培研究,课题组对西洋海笋的海水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获得专家的肯定。经过技术成果鉴定,项目的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南海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水资源,在完成西洋海笋海水无土栽培技术科技攻关后,我们便决定将这一项目落户在南海新区。通过与本地海参养殖户合作,在海水上进行西洋海笋的海水无土栽培实验。”冯立田说。
冯立田培育的西洋海笋拥有耐全海水的特点,完全可以用全海水甚至达到两倍盐浓度的海水进行灌溉和栽培。海水养殖的池水为西洋海笋提供充足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无需使用药物和肥料,降低种植成本,实现蔬菜的有机种植。“今年的试种,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成功的。明年我们将扩大种植规模,让西洋海笋能够走上大家的餐桌。”冯立田说。
在南海新区,通过海参网箱与海笋综合立体养殖试种过程中发现,西洋海笋可以吸收养殖池水中多余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水溶氧含量。另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池水,并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适当遮荫、降温、利于参苗度夏,提高参苗成活率,从而提高参苗产量。
“按照目前的情况看,2米×3米的网箱一般产量在4到5斤,种上西洋海笋以后,平均产量能达到10斤。1亩水面按照10个网箱来算,一年能增加约3000元的经济效益。”冯立田说。
南海新区的滩涂和海水养殖资源非常丰富,在发展海水养殖的同时,适时发展海水蔬菜种植,实现海水养殖与海水种植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创新型海水立体农业,实现沿海农业综合开发利用。
如果仅仅只是种菜卖菜,那只能是海水蔬菜产业化的初级水平,进行海水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是做大海水蔬菜产业的必由之路。
“西洋海笋深加工厂房将于明年10月份完工。”冯立田说,下一步将以西洋海笋为原料,在食品、保健品及医药化工行业进行综合深加工的探索。另外,还可以利用海水蔬菜提炼生物盐,提高海水蔬菜的附加值,为种植户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