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红:让问题学生挺起自尊的脊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好人之星候选人评选
2018-02-06 14:37:00    来源: 威海新闻网
潘永红,女,1975年7月出生,临港区苘山中学教师。她扎根乡镇学校二十年,坚持用心地去观察问题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

    潘永红:爱心老师让“问题学生”挺起自尊的脊梁

    潘永红,女,1975年7月出生,临港区苘山中学教师。她扎根乡镇学校二十年,坚持用心地去观察问题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

    不厌烦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秉持着“五不”教育方式,临港区蔄山中学化学教师潘永红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伤痛,于是扎根乡镇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年的她,坚持用心地去观察问题学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

    “有人说,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它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潘永红扎根乡镇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年,用真爱唤醒“问题学生”的自尊。

    “顽石”学生流下感动的泪水

    潘永红接手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个特殊的男孩儿,他的班主任因他而胃出血住院,每一个任课老师提起他都唯恐避之不及,也都劝潘永红放弃他,在所有人看来这个男孩儿已是顽石一块,任何教育方法在他身上都不奏效。但在潘永红看来,但凡有这种表现的学生,说明他内心渴望被关注,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引起别人的注意,并且这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被家庭或者周围环境所忽略。

    于是,潘永红开始着手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原来,他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一条腿,失去了工作能力,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作为家中的长子,母亲几乎是用鞭挞的方式强迫他接受指令。因此,叛逆的种子落地生根,但是他又不忍心和母亲对着干,因为他深知母亲的凄苦,转而就把这无处发泄的愤怒与委屈发泄在了老师和同学身上,加之有时个别同学还歧视他,这更加重了他的敌对态度。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潘永红和另外几个青年教师一起商讨对策,最终统一了思想,决定用爱来感化他。潘永红至今记得第一次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时他错愕的眼神,以及内心被触动时强忍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就这样。在潘永红等几个刚毕业的年轻老师的联手关怀下,“顽石”被软化了,他卸下了坚硬的壳,接受了老师,也接受了老师的教育,以及同学的关爱和帮助,渐渐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潘永红看来,“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在这个爱里,更多的要有宽容和尊重。教师往往会有一些私心,觉得成绩好的学生,犯点错误也可以理解和原谅。而成绩差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总是会被我们抓住不放甚至被放大,无形中会养成差别对待学生的做法。其实学生们会很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这样做一定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情感。

    “无可救药”的学生考上师范大学

    潘永红第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已经被诸多老师打上了无可救药的标签。为了避免他在班上捣乱,开学第一天潘永红就和他谈话。潘永红没有采取直白的方式,只是婉转地告诫他要遵守纪律,他爽快地答应了,可还没等到放学他就和班上另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起了冲突。办公室里其他老师可能是担心潘永红一个年轻的小姑娘镇不住他,异口同声地指责那个问题学生,在这种形势一边倒的情况下,他最终低下了头,但是潘永红清楚地看到他的手指甲都掐进肉里啦!潘永红的心为之颤抖了。说:“你们俩先回家去反思一下,把事情的经过写下来,明天交给我,是非曲直我自会查清楚。”

    第二天他没来上学,那时的通讯条件没有现在便捷,上完课潘永红和另外一个同事一起去他家家访。一推门,看到他正在院子里干活儿,看到我一下子愣住了。他年迈的老奶奶,擦着泪讲述了孩子成长的经历。潘永红很庆幸去做了那次家访,如若不然一个孩子可能就会毁掉了。

    后来,他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放假回学校看潘永红时表示,他当初之所以选择报考师范院校,很大的原因是他想成为像潘永红一样的老师!那时潘永红除了自豪和满足之外,更多了一份深深地反思:教师这个行业责任太重大,我们需要为孩子们的将来负责,在他们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微小失误都有可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教育无小事,处处需用心!

    用“心”关爱生发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潘永红看来,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师生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使学生敞开心扉的金钥匙。只有关爱学生才能真正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尤其是问题学生,后进学生,潘永红放下架子亲近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来触动他们的心弦,用爱去温暖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用理去说服他们,在让他们得到充分尊重的同时,能够彻底醒悟,从而在内心深处激发出上进的决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们,和潘永红刚毕业时接手的孩子们大不相同,他们的思想更多元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教学方法,及时学习新知识和信息时代的新名词,一定会和现在的学生格格不入,也会被他们所鄙夷。所以,潘永红每天抽出时间来学习充电。

    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也更多样性,教师面对的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更是他身后的数个大家庭,稍有不慎,很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误会和麻烦。如今,家长QQ群、微信群的建立增加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便渠道,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也会引发意外事件。班级群也好,家长群也好,一言一词要慎重,能私聊的尽量私聊,要给学生和家长以足够的尊重和隐私保护。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而在公共群里批评和指出哪个孩子的不足,无疑是将他的问题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会深深伤害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同样在和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时,潘永红也是尽量先找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在家长心情轻松愉悦的情况下,说说孩子的不足,家长会欣然接受,并和教师达成共识,与教师携手解决问题。

    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工作也并不轻松。面对教材教法的不断更新,吃老本已经行不通了。身为组长的潘永红必须带领全组成员及时学习新教材、新教法,并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寻找和创出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苘山中学尚美教学方法的大思路下,潘永红及其所在的化学组又探索了“尚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在新教材的钻研中,不断结合中考的新思路改进和增强素质教育和实验技能教育,使化学组团队成为临港区的“名团队”,今年中考,化学组又取得化学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回首走过的二十年的教学生涯,十五年的班主任经历,有种弹指一挥间的恍惚,从开始踏上讲台,那时学生们私底下会亲切的称呼其为“潘姐”,潘永红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教育学生,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不断重复着一批又一批孩子的青春岁月,然而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面孔,因为自己爱的浇灌而盛开美好的时候,自己的生命便得到了升华,一直葆有二十岁的激情,因为孩子们的生命,是如此年轻,和他们在一起,潘永红感觉便永远青春无限。在潘永红看来,自己的教育生涯还会有下一个二十年,依然会不忘初心,用心做好每件小事,用心呵护,每一朵不同的花朵,无论花期多长,都会静待花开!

来源: 威海新闻网
编辑: 孙美玲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