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8年威海好人榜

何理旭:十余年捐资助学热心公益

2018-06-27 编辑: 宋倩

何理旭:十余年捐资助学热心公益 4万小时志愿救援甘于奉献

何理旭,男,1974年8月出生,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队长。他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从2003年开始捐资助学,至今已捐出几十万元。同时他还发起成立威海蓝天救援队,带头志愿参与无偿应急救援4万小时以上,感动着群众和社会。

青海玉树和四川雅安地震,让一支民间救援组织——蓝天救援队随着媒体的报道,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今在威海,也有一支逐渐被人所知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志愿救援组织——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这支救援队从2009年5月几个户外爱好者自发地发起筹备,到2013年4月入驻威海市公益组织孵化园,6月完成民政注册,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合法身份的民间应急救援队伍,现有救援队队员和一般志愿者一百多人。这支队伍的队长是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何理旭。

据不完全统计,威海蓝天救援队8年来先后参与了青海玉树、四川雅安、云南鲁甸地震救援、湖北监利沉船救援、尼泊尔地震救援、缅甸水灾等大型全国联动的国际国内救援服务,截至2017年9月,蓝天救援队累计出勤达四万小时以上,其中救援、安保服务出勤近两万小时,积极参与配合威海市政府、威海市体育局、海事局以及110和119等各救援机构开展各种山地和水域救援,为各项赛事提供安保服务等工作,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紧急救援方面的重要辅助力量。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少见于媒体,其队长何理旭的身世和经历更是很少被人所知。笔者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威海市浙江商会,籍贯浙江台州的何理旭就是从那里开始认识和了解的……

背负债务 助学不辍

何理旭1974年出生于乐善好施的济公故里——浙江台州天台县的一个贫困农村家庭,生活所迫初中仅读了一年便外出打工,1992年随师傅来到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学习木工。

1993年的一天,何理旭在当时威海老汽车站附近的东城路等公交车时,遇到一位带着年幼孩子的老妇人,祖孙俩来威海寻亲无果无钱吃饭。当时作为学徒工的何理旭每月只有很少的生活费,可他把兜里积攒的七十多元钱都给了老妇人,自己仅留下一元坐公交车的车费。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理旭说当时回到租住的房子还是很心疼的,毕竟那时七十多元对他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一想起那个孩子可怜的眼神,他觉得自己做得值。也就从那时起,何理旭开始热心于公益慈善,后来还加入了环翠楼街道义工组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1994年,何理旭开始自己创业干起了装修,1997年开始给一家韩国企业配套加工船艇上的木料。创业之初他和妻儿一家三口租住在经区南曲阜一个废弃的仅几平方米的果脯烘干房里,可就在那种条件下,他还是用省吃俭用的钱为福利院的孩子买慰问品,每个月都抽出时间去福利院看望孩子,孩子的一声“何爸爸”让他独自到卫生间落泪……

何理旭说,因为自己没念什么书,走上社会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2003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捐资助学的希望工程,他向团市委的希望工程办公室捐赠了第一笔款项,从那之后,何理旭捐资助学一直坚持到今天,哪怕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停止。

2006年前,由于产品技术性问题没突破,市场也没能打开,他的加工厂一直处在困境中,最惨的时候欠人家材料款的债主上门催债,也曾拿着自己当时最值钱的家当——天王牌手表到小卖部抵押赊几筒挂面,就在这样的窘境中他每年平均用于捐资助学的款项也有几千块,因为在他看来,既然认领了困难家庭的学生,就要兑现承诺,做人诚信是本。

2006年何理旭的加工厂开始扭亏为盈。2009年何理旭买下了韩国商人的船艇加工设备,来到羊亭镇注册成立了威海朝阳船艇开发有限公司。到2017年11月,公司还有400多万元的贷款,但他至今一直坚持捐助在环翠楼街道义工协会认领的贫困生,问起他这么多年捐资助学到底捐了多少钱,他说从未统计过。我们从他妻子搬家时找到的零散的单据粗略算了一下,也已达几十万元。

这些年来,何理旭不仅捐资助学,他还不定期捐款给羊亭镇当地的困难群众。2007年底,何理旭还被老家天台县雷峰乡张家庄村选为村委会委员,为了把贫穷的山村带上致富路,他威海、台州两地奔波,还捐资为村里修建了一个茶叶交易市场,让村民种植的茶叶走出了大山。

身为队长 奉献在先

何理旭爱好户外运动和冬泳,2009年5月,何理旭和两位户外驴友从媒体看到有一位某媒体编辑在泰山失踪、家人寻求帮助的消息,决定前往协助搜救,怕妻子担心自己不让前往救援便告诉妻子自己出去买菜,便匆忙开车和驴友一起赶赴泰山。虽然事后搞清楚了那位失踪人员是因为和家人赌气玩失踪并没有出险,但这次救援并不是没有成果,他们意外地搜救到一位跌落山崖的广西游客,同时他们也通过与前来救援的北京蓝天救援队的交流,决定回威海筹建自己的蓝天救援队。

2009年9月,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组建,当时只有3名队员,何理旭就是其中之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力、缺设备,他们就自掏腰包,利用业余时间,到蓝天救援北京总部参加地震救援培训,并购置了价值几万元的救援设备。何理旭本人还自费参加了潜水和急流救援资质的培训,他还自己出资为队里买了一辆二手的依维柯,将其改装成救援车,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挽救生命。

“我最骄傲的时候,就是穿上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队服的那一刻”何理旭说,可就是这样一身队服还需要自己掏钱购买,就更别说装备了,可他们参与的所有救援都是志愿服务——免费。

2013年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正式注册,何理旭以其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人品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队长。

何理旭说,“我只是队员的时候,救援过程中我只需要做好自己,但当了队长我肩上的责任就大了,我们去救援都是有风险的,我要对每一位队员负责”。

就在2017年12月9日,石岛核电站工地一辆运土方的工程车意外掉入十多米深的废弃养殖池中,驾驶员死亡,当地老百姓向何理旭求助,当他带着队员来到现场时,养殖池中的水虽然抽得差不多了,但原来覆盖的水泥板却摇摇欲坠,何理旭带着两名队员冒着危险下到池底在淤泥中找寻遇难者遗体。

其实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2017年夏天的一天,经区海上公园和高区国际海水浴场先后各有一人溺水向他们求助搜寻失踪者,在找寻到经区溺亡者遗体后,何理旭又接到110下达到高区搜救的指令,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往高区找寻到深夜。考虑到深夜搜寻的难度决定第二天继续,就在何理旭和队友返家的途中又接到110的电话,说在市区某酒吧一名男子酒后下海游泳和朋友失联,此时的何理旭已经忙碌一天体力透支,但还是毅然赶赴现场,拿着浮板跳进漆黑的海里,幸运的是这名男子最终得救,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何理旭累得瘫倒到车里打了个盹,天亮又赶往国际海水浴场继续搜寻失踪者,最终在早上7点左右找到了溺亡者的遗体。

每每说起这些,何理旭说他也后怕,“要救援就必定有风险,一方面我要对风险做好评估,一方面我必须冲在前面,因为我是队长”。

为了及时掌握救援信息,何理旭的手机与110和119保持联动,以便随时能接到救援指令。如今在威海,他们已经成为水域和山地救援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们还参加国内和国际的一些灾害救援,而这里面的花费也基本都是自理。

何理旭本人由于承担了大量的蓝天救援队工作,自己的公司基本上都交给妻子打理而无暇顾及,用他妻子的玩笑话说,“现在公司不但指望不上他挣钱,他还得往外花钱”。原来,为了帮助各地的救援组织更好地施救,何理旭经常会给全国各地的救援组织捐赠一些自己公司生产的船艇,缅甸水灾时他不但前往救援,还个人捐赠了船艇,这些年光捐赠的船艇就价值四十多万元。为了更好地保护施救者,他还出高薪聘请专家加紧研发永不沉没的防弹船艇。

何理旭说,“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经济上奉献一些只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时间上的牺牲,别人节假日和家人团聚,我们可能就在集训,或是在给社区老百姓讲授救护和逃生知识,只有练好施救技术才能更好地救人,在每一次赶往现场的路上,被困者的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志愿服务 甘受委屈

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确,这几年威海蓝天救援队让威海各界开始关注,政府和相关部门给了蓝天救援队不少荣誉,也给了一些经济上的补助,甚至有市民以个人名义向红十字会定向捐赠给救援队五千元钱,但队里有严格的规定,所有的钱必须放在队里购买装备和给队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但有时回报的是不理解和埋怨。有的遇难者家属不了解蓝天救援队是一个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以为是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经常在救援现场责难,不是嫌救援速度慢,就是嫌救援不力……在威海国际海水浴场溺亡的两位大学生的家人曾经还发朋友圈辱骂他们。作为队长的何理旭自然遭受的责怪最多,但当冒着生命危险去义务救援的队员们每每遇到这些委屈,他会告诉大家,“我们出来做志愿者,就要有这样的承受能力,如果没有就不要做志愿者。大家不要评论,更不要去反驳,因为他们不了解才会这样说”。

正是这样的胸怀,正是这样的仁心,让很多生命在险中生还,让很多逝者能够安息,也让很多误解的民众最终千恩万谢。那两位大学生的家长得知实情后,送来锦旗并向救援队道歉。

如今,在何理旭的带领下,威海红十字蓝天志愿救援队正用一次次救援行动感动着受助群众,也感动着我们这座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