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为行走团做精彩交流讲座
徐焰做主题演讲
在阅读中行走,在行走中阅读。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4月20日和21日,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阅读行走活动。活动邀请了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历史学者雷颐,前《看历史》主编、口述史专家唐建光,以及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原院长戚俊杰、作家杨子林、威海市博物馆副馆长刘晓燕等本地文化界专家学者,在两天时间里依次赴环翠楼公园、威海市图书馆、刘公岛等地行走。
行走团边行走边进行主题演讲和文化交流,分享阅读的力量,感受威海这座精致城市所独有的历史文化积淀。
走进城市书房,感受书香威海
4月20日上午,行走团一行来到环翠楼广场,开启本次阅读行走的第一站。
走进广场西北角环翠楼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内的城市书房。威海市图书馆副馆长逯淑华向大家介绍,像这样的城市书房全市目前已有27家,今年还要新增6家,这些城市书房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分布在市区不同区域,作为市级及各区市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分馆,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弥补了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时间和服务地域的限制和不足,有力推进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极大提升了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让这个城市处处散发出书香气息。
“这个城市书房很受老年人的欢迎,很多老年人在公园里遛弯后就会选择来这里读书,不管是平时还是周末的利用率都很高。”戚俊杰说,因为他就住在公园附近,也是这里的常客,城市书房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传递温暖的精神栖息地。
如果说在城市书房大家看到的是有字书,随后大家阅读的则是一部无字书。顺着缓缓抬升的台阶,行走团走进环翠楼公园,参观古城墙遗址,了解威海600多年前设卫时的规模及功能,登上环翠楼的观景平台,听取刘晓燕为大家所作的关于威海建城历史的解读,通过图文视频了解环翠楼的初建与重修历程,凭栏远眺,更感受到这座海滨城市的历史巨变和精致之美。
走进市图书馆,感受现代化阅读空间
临近中午,行走团来到位于青岛中路的威海市图书馆,这座于去年底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图书馆,以其舒适大气的阅读空间,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借阅功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逐层仔细参观,对利用周末时间前来享受阅读的威海市民投来羡慕的目光。唐建光不时地拿起手机,将他所看到的读者静心阅读的精彩瞬间拍下来。
逯淑华介绍说,威海市图书馆投资6亿元,占地48亩,建筑面积6.5万平米,全馆分为图书馆主馆、少儿图书馆、尼山书院三大区域,设有书库、公共阅览区、多媒体阅览区、特殊阅览区、名人收藏馆以及餐厅、茶室、24小时图书馆等功能区域。图书馆设计藏书规模210万册,实际藏书量已达130万册,报刊1500种,阅览座席1600个,每天可接待读者规模6000人次。
在这里,行走团还参观了尼山书院,了解到这里作为弘扬国学的基地,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上午的行走过程,让首次来威的唐建光心生感慨。唐建光表示,他对威海神往已久,虽然通过很多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图书已对威海有所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本次行走活动,他进一步感受到威海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行走中,他看到了丰富的文化古迹,也看到了漂亮的城市书房和现代化的图书馆,这些设施为威海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读书空间,让威海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变得丰富。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他建议大家还可以走出书房,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行走中阅读。
行走刘公岛,聆听历史回声
“威海阅读行走活动”的第二日,行走团成员在海雾弥漫中,登上了这座见证着中国近代史的海岛——刘公岛。一天的行走时间里,行走团用脚步丈量了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威海水师学堂、东泓炮台等历史遗迹,在导游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原院长戚俊杰深入浅出的介绍中,行走团成员漫步在历史中,感受到了与书本中的知识截然不同的历史画面。
参观海军提督署
拾阶而上,21日9时许,行走团第一站来到海军提督署。站在海军公所大门前,导游介绍道,提督署建于1887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北洋海军的指挥中心,也是威海重要的古迹之一。门匾上“海军公所”是李鸿章所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俊杰补充介绍,北洋海军提督署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指挥中枢,是国内仅存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高级军事衙门,馆内收藏着近千件珍贵历史文物,海底打捞出水的济远舰前双主炮,每门重达20多吨。“听老馆长的介绍,比读书更加生动形象。”行走团成员说,这种不拘形式的阅读让人仿佛行走在历史长廊中。
站在当年打捞出水的甲午海战济远舰的残骸前,众人在戚俊杰的介绍间,仿佛身处历史画卷中,一种历史触摸感油然而生。“这些历史文物是我当年亲自参与打捞的,将它们放在提督署这个地方,就是希望更多的游客能够从这些文物身上感受到当年那段历史。”戚俊杰说。有行走团成员介绍,应该在文物附近设置二维码,游客扫描就可以了解文物的知识。
站在龙王庙内为丁汝昌设置的德政碑“柔远安迩”和为张文宣立的“治军爱国”德政碑前,行走团临风凭吊,抚往思今。
走进丁汝昌寓所
游览东泓炮台
在之后,行走团又先后参观了丁汝昌寓所、东泓炮台等地,最让大家感触深刻的是站在北洋海军将士名录之前。“名录建于1998年,南侧记录着我们所能找到的北洋海师的将领、水兵的姓名,北侧则是‘甲午志士不朽 捍疆卫国光荣’的题字。”戚俊杰介绍,名录长达18.88米、寓意北洋海军1888年成军,先后多次在此地举行过北洋海军将士后裔祭先祖活动。大家感慨说,这座名录的建设代表着中国人对爱国先贤的态度,是一座为民族复兴而凝聚力量的纪念碑。
刘公岛行走当天,徐焰、雷颐、唐建光还分别为行走团奉献了三场精彩绝伦的交流讲座。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甲午战争的前后历史、刘公岛海战在甲午战甚至中国近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讲述了我们应该从当年的战争中如何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专家学者们生动的讲座让行走团成员们盛赞“威海阅读行走”活动不虚此行。(威海晚报记者 董传葆 张玉婷 通讯员 宋亚平 本文图片均由威海晚报记者薛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