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雄安新区学什么——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2019-07-25 09:53:59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7月23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北上学习的第二站,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决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我们向雄安新区学什么——

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7月23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到北上学习的第二站,河北雄安新区。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决策,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雄安新区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了雄安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之城。

新区设立两年多以来,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渐次开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全面展开……新区建设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保持历史耐心,创造雄安质量,让承载着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逐渐描绘出绿色之城、创新之城、智能之城的美好画卷。

代表团一行认真学习雄安新区的科学先进理念、改革创新举措和生态治理思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创新“一枚印章管审批”的行政审批局模式。 本文图片均为大众日报供片

一座引领未来的智能之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广东深圳迅速发展为繁华都市;90年代,上海浦东蝶变成为东方明珠。新时代,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雄安新区,正孕育着勃勃生机。

距离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已两年多,记者在新区所在的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看不出有太大变化。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告诉记者,改变早已从看不见的地下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端。

2017年6月,国内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在雄安展开,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地下0到100米,地质如何,地热资源、地下水资源什么样,都被探得一清二楚,为制定规划提供了基础保障。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是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

过去两年,累计有1000余名国内外专家、200多支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新区规划编制已形成了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高质量规划体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获批,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记者看到了未来雄安的模样。“北城、中苑、南淀”的空间结构,“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描绘出新时代中国最新最美的图画。

在空间布局上,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布局。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约100平方公里,优先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等;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与起步区分工协作,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军民融合、科技研发等高端高新产业;多节点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网络智能、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实施千年大计、办好国家大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更是雄安新区的实践逻辑。

位于雄县县城东北10公里的一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盛夏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是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京雄城际铁路的建设现场。未来通车后,北京与雄安将实现30分钟通达。

不仅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开工建设,容东片区、高铁站片区、骨干交通网络、基础设施配套等“四片八项”工程建设都在渐次推动,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

着急一窥未来之城风貌的人,则可以去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体验一下。市民服务中心是新区首个建筑项目,宛如一个小社区,餐饮、酒店、影院、超市等商业设施和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都设在这里,主要用于新区建设初期的市民服务和企业服务。

“扫我停车”,微信扫码就能让路上行驶的无人驾驶零售车停车,购买饮料和零食。人脸识别登记住宿、无人超市、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海绵绿地……众多科技元素齐齐亮相。

市民服务中心虽然是临时建筑,却是由两位院士和两位设计大师组成的联合设计团队设计的,蕴含最先进建筑设计理念和智能元素。在这里,交通、能源、供水等民生基础设施和阿里云互相连通,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自我调节。实体城市和数字虚拟城市共同生长、相互映衬的雄安,将是一座引领未来的智能之城。

雄安新区同步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审批在网上走、让群众少跑路。

审批改革“一枚印章管到底”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做好疏解文章,雄安新区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让疏解对象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好。

7月22日一早,记者在政务服务大厅遇到了前来注册物联网公司的孙光。“太方便了!一个窗口提交完材料,两三天后就能拿到执照了。”孙光感叹。此前他和朋友创业,六七年前曾有过一次办证经历:“准备材料费多少劲就不说了,光等下证就等了半个月。”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自去年5月30日启动,结合雄安新区大部制、扁平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创新实施政务服务“四个一”和行政审批“六化”改革。

“‘四个一’就是走进一扇门、一个窗口受理、事项一网通办、工作人员一帮到底。我们把政府内部流程的梳理、协调放在部门之间,对外就是一门办、一窗办,实现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努力构建事项清单化、许可标准化、人员职业化、审批智慧化、平台一体化、审管联动化的雄安特色审批模式。”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宋涛说。

按照“能进则进,应进必进”原则,新区承接省级下放和保定市移交的行政许可事项389项,划分为8大业务链条和28个业务分类,只用一枚“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专用章”统管。目前新区95%的事项能实现“雄安事、雄安办”。

“一枚印章管到底”背后,是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共通。“雄安新区通过顶层设计实现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共通、资料共用,大部制也大大降低了部门之间协调成本。”宋涛说,结合新区大数据系统建设,同步建立新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为建设智慧型城市提供方案。

目前,登记进驻雄安新区的企业达3069家,大多数来自北京。首批进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新技术企业,90%来自北京。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专门开辟北京企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高效的服务:企业名称登记即时办结,企业开办4日办结,营业执照2日办结,并实现一日内出证。

政策好、前景佳,但并不是什么企业都能落户雄安。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准入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三份目录:《河北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类目录》《河北雄安新区产业准入鼓励类目录》和《河北雄安新区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比如说,高科技企业、高端服务业、金融业等就属于鼓励类,污染行业肯定属于禁止限制类。”

目前,新区已核准超过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驻京大型央企在新区开展工商注册登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入储备中。

7月,正是白洋淀最美的时节,荷花竞相开放,一片生机盎然。

蓝绿交织 清新明亮 水城共融

水清淀蓝嵌芳甸,沟岔相连尽行船。7月,正是白洋淀最美的时节,湖水荡漾,水鸟啁啾,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层层叠叠竞相开放的荷花,一片生机盎然。

行船至淀子深处,56岁的安新县大王镇中六村村民尚志民熄灭了游船的马达,拨开掩映的芦苇,刚刚孵出两只雏鸟的红嘴鸥一家呈现在眼前。让他更开心的是两年来白洋淀的变化:水质变好了,鱼、鸟多了,游客也多了。

白洋淀被称为“华北之肾”,过去几十年,水域面积曾一度大幅萎缩、水质严重恶化。雄安新区设立后,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共识:建好新区可以有100个加分项,但白洋淀治理不好,总成绩就是零。清理围堤围埝、整治畜禽养殖、关停污染产业等大动作纷纷落地,力度前所未有。

渐渐地,白洋淀的水多了。2018年,对白洋淀实施5次补水;今年2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后的首个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黄泵站启用,千里之外的黄河水一路北上输入淀区,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如今白洋淀水位逐步上涨,去年12月淀区水位达到8.85米,水面面积309平方公里,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7平方公里。

渐渐地,白洋淀的水清了。针对外源污染,新区持续推进白洋淀上游入淀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流入白洋淀的三条河流水质都已大幅改善。白洋淀当地则强力整治纳污坑塘和黑臭水体,强化重污染涉水企业清出整治。今年新区启动了白洋淀78个淀中、淀边村的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治理工程,政府每年投入2亿元购买服务,以内源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一滴污水不进淀”。

多重努力下,2018年白洋淀淀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实现“双下降”;今年一季度,白洋淀湖心区水质达到四类,比去年底提升一个水质级别。

水质提升了,环境改善了,周围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开船带游客观赏白洋淀风光,旺季三个月,每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比打鱼赚得多。”尚志民说。

2018年,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7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4亿元。

蓝绿是雄安的底色。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生态任务”。在充分保护白洋淀生态水域蓝色空间的同时,雄安新区着力构建陆域生态绿色空间体系。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在雄县雄州镇南辛立庄村温白公路西侧的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如今已累计造林17万多亩,植树1200余万株。

记者注意到,每棵树都挂着一张二维码,扫描后能详细了解到苗木的来源、树种、规格、产地等情况,借助大数据管理,就可以将每棵树的信息、长势情况等牢牢掌握。

今年春天候鸟迁徙期,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观测拍摄到1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白琵鹭,55只省级保护鸟类小白鹭等野生鸟类悠闲觅食。

如今,白洋淀已成为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环境优美、植被繁茂、鸥鹭齐飞”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据《大众日报》

■短评

做好精致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

◎记者 连涛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历史性重大工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起点高、理念新,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市建设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考察学习,我们看到一个新时代现代化的城市构想正在变成现实。雄安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雄安速度”“雄安质量”。

威海的城市建设有经验、有亮点、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学习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经验,我们要按照“东拓、南延、西展”的思路拉开城市空间布局发展框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化问题导向,更新理念,着眼长远,精心打磨,精雕细刻,做好老城区改造提升、有机更新和生态优先、全域一体、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的大文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精致城市建设打好基础、打造亮点,才能为威海高质量、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闫剑波带队赴江苏、上海开展招商促进活动
  • 闫剑波会见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客人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