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从这个冬天再次出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社会
2019-01-11 10:11:06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离过年还有20多天,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的于政凤就闲不住了,按照她的话说,“大水来前要垒坝,百事要趁早。”这不,起个大早,这位77岁的老太太就风风火火地来到村南养鸡的于建滋家里,扯开了大嗓门:“老于,今年给我家备上3只大公鸡,不能低于10斤喽,我要自个挑。”

    威海新闻网1月11日讯 (记者 李森) 离过年还有20多天,文登区米山镇西山后村的于政凤就闲不住了,按照她的话说,“大水来前要垒坝,百事要趁早。”这不,起个大早,这位77岁的老太太就风风火火地来到村南养鸡的于建滋家里,扯开了大嗓门:“老于,今年给我家备上3只大公鸡,不能低于10斤喽,我要自个挑。”

于政凤在冬暖大棚里挑选芒果。 黄欣 摄

    嗬!3只10斤往上的大公鸡得500多元,这还不算,为了过个丰年,还有20斤排骨、20斤猪肉、8斤牛肉,鲅鱼、带鱼、龙虾也得备齐整了,这番开销不算小,不过老太太是“肚里有粮,心里不慌”,家里有三个大冰箱呢,还怕装不下啊。对了,还得催着市里的大女儿买花饽饽、元宝、“圣虫”……

    这一年的光景好不好,全看这年怎么过。古稀之年的于政凤对这话深信不疑,前些年,西山后村还是文登出了名的贫困村,那时候老百姓过个年多难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七口人过年也就割上10斤猪肉,再就是墙旮旯堆着的白菜。”当年,于政凤最愁的就是怎么把白菜做出不同样来。

    当年面临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的不只是于政凤家里,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时,村集体经济薄弱,负债30多万元,属于典型的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负债空壳村。而再往前,村子的情况更难,于政凤还记得:“那会一年也没个收入,我就靠着养兔子落下个五六百元的,紧紧巴巴过日子。”

    是精准脱贫工作的启动给村里注入了一股活水。村“两委”成员于吉文说:“2016年上级专门给我们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

    于政凤还记得当年大伙干事创业的热情劲头:“谁不想摘了这贫困村的帽子啊,大伙抓住这次机会,真是不眠不休地干,男人们在工地上施工,村里的妇女们就做饭送饭,老人们帮着拔草,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开着车来回七天七夜去南方拉苗种,大家都憋着一股子劲头,要干出个样子来。”

    终于,一番辛苦后村里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初尝甜头后,村里又一鼓作气,规划设计了一个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7年,利用扶贫资金,村里又建成滑沙滑草项目……慢慢的,一个包括热带水果采摘区、一家亲凤梨馆、拓展训练基地、会议餐饮区、滑沙嬉水区等多个项目联动发展的综合性园区渐渐成型,整个园区全年营业额可达500万元以上。

    村里有了造血能力,最终受到实惠的还是村民,2017年,村里筹集资金263万元,成立了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的名义入股西山后生态园,合作社向老百姓发放263股,每股1万块钱,最低保证老百姓每年10%的收益,真正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园区还提供长期务工岗位,30多长工工资80元/天,短工工资70元/天,又带动不少村民实现务工增收。

    于政凤记得,以前逢年过节,孙子们唯一能吃到的零嘴就是炸点麻花,零花钱每次就是个五块十块。今年,她给孙子孙女一人包了一个1500元的大红包:“孙子捣蛋跟我开玩笑,说应该在他年龄后头加两个零,我说行!奶奶钱包鼓鼓的。”

    这钱来自哪里呢?老人家盘着腿坐在热烘烘的炕头上,乐呵呵地扒拉着指头给记者算账,养老保险自己和老伴加起来每月4000多元、生态园当初入了5万元的股,去年11月,村里又给86户入股村民分红26.3万元,自己家领了5000多元,冬暖大棚有分红,村里逢年过节还都有给老人的钱……

    幸福,这个过去遥不可及的字眼,现在经常挂在老人的嘴边,能不觉得幸福吗?收入有了,自来水有了,原来一下雨出不了门的土路也变成了平整硬实的水泥路,村里去年给老人们盖了28间房子,作为日间照料的地方,满足村内老人洗浴和餐饮需求,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孙子孙女现在也总嚷嚷着要回村里去生态园玩。就连于政凤自己也最喜欢去大棚里转转,她说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但是摸摸树上结的果子,这心里就有底。

    日子好了,不再为吃饭发愁的于政凤闲暇的时候也多了,这两年,老人给家门里外前后都种上了石榴树,老人心里有着朴素的道理,只有积蓄了一冬的养分,石榴才能在春天发芽,在秋天结出沉甸甸果实。“所以啊,幸福都是从冬天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初的盼头。”

    今天,在西山后村,在整个威海,许多像于政凤一样的贫困户都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在刚刚召开的威海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保障改善民生,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绣花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3个水产品上榜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