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关注民生
2019-02-15 08:25:49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步入汪疃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一个个精品采摘园、农博园、休闲园果香诱人,随处可见一座座现代化高端鲜果汁加工厂、葡萄科技示范基地。

威海新闻网2月15日讯 (文/记者 姜慧芳 图/记者 王彦博)步入汪疃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一个个精品采摘园、农博园、休闲园果香诱人,随处可见一座座现代化高端鲜果汁加工厂、葡萄科技示范基地。

从零散土地到万亩良田,从单兵作战到集聚发展,临港区汪疃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以来,始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行“四上”工作法,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在田间地头上党课。

党建引领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事儿要从2016年说起。

那年,汪疃镇以全省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山东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启了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区的新篇章。

新的要求和压力也随之而来。面对新课题,如何破题发展,摆在大家面前。

“党建强,则产业强。”紧抓党建引领“牛鼻子”,园区党委就此应运而生,并探索出“红色党建+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组织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走出了一条组织振兴促产业振兴的新路。

虽然已有樱聚缘、神山葡萄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但园区内仍存在力量分散、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面对发展窘境,园区党委按照“1+N”的模式理顺组织架构——根据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园区内祝家英村等20个行政村党支部和樱聚缘、神山2个农业合作社党支部,创新“党委—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的组织链条,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力量有效凝聚,政策落实落地。

党支部成为产业链条动起来的关键“齿轮”。“1+N”模式的建设,令园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一二三产实现融合发展,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双增强”“双促进”。

为集中力量解决园区企业发展难题,园区党委还创新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最大限度集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联席会议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群众、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人才培训……不论大事小情、“痛点”难处,都在会上讨论决定。

“想干什么事,先开联席会议。商量好了对策,困难便迎刃而解。”汪疃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党委书记闫宗娜这样说。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园区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石家泊村等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序推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事务共商、产业共兴”的党建新格局已经形成,有力推动园区协同发展、共同致富。

党员带动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高地

要想园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还必须要有一支敢打敢拼的党员先锋队。

“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难题尽管提,我们现场讨论、现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请专家来解决。”2月1日,在汪疃镇前白鹿村鹿祥盛泉草莓采摘园内,一场生动的田间党课开始了。

授课人正是前白鹿村党支部书记姜生。作为村里的带头人,在他看来,要想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心凝聚民心,形成推动全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党员,就必须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姜生说,田间党课,就是要把技术知识“面对面”送到百姓手中,就是要把党员作用发挥到最基层的田间地头。

旗帜只有在群众中飘扬,才能举得更高,明灯要为群众照亮,才能照得更远。园区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党员在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方面先行先试做出示范,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旗帜、一盏明灯、一个榜样。

把分散的、单打独斗的村民、合作社等有效组合起来,按照“党员+农户+产业”的模式,园区党委已组织农业培训4期,接待观摩学习6期,12名党员通过培训成为技术能手,300余名群众成为产业工人。

为了扩充培训力量,惠及更多群众,园区党委还引进17位国内外优秀专家,配备200平方米的培训教室、5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60余台科研仪器设备,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从成立之初的占地1万亩扩展为3万亩,从11个行政村扩展到20个行政村,如今,通过党建的带动和引领,园区已俨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新蓝图新征程,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园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三农’、多点联动”的发展战略,兴产业、美生态、富百姓、淳乡风,为全市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泼墨添彩。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3个水产品上榜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 即将亮相!威海城区这一新地标最新进展来了
  • 威海海鲜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 更具“国际范”!威海入境游持续升温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