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乳山 大爱乳娘



《乳娘》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本组图片均为记者刘志鹏摄
乳娘精神映照母爱圣地
曾经,“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绽放在乳山的山川原野;如今,感天动地的乳娘事迹更是映红了这方母爱圣地。
乳山市挖掘提炼和弘扬传承“忠心向党 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全力打造“母爱圣地 美好乳山”城市品牌,并通过创作影视文学作品、组织红色书画联展、图片展、红色主题歌曲征集、红歌比赛等多种形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乳娘精神,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生活中。
2月26日,大型红色民族舞剧《乳娘》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以山东民间舞蹈元素为基础语汇,讲述了“乳娘”在抗战时期哺育前线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遗孤的故事,讴歌了一群伟大女性在峥嵘岁月中的人间大爱,弘扬了党群一心、军民一家、血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齐鲁情怀和革命精神,引起了广泛轰动。
在此之前,乳山市倾力打造的吕剧《乳娘》也是红色文化精品之一。该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担任艺术顾问,其弟子史萍担纲主演。经过精心打磨剧本唱词,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先后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和泰山文艺奖,被评为山东省京剧和地方戏十大重点保护剧目。历经三次改造提升的《乳娘》,曾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级院团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
同时,根据乳娘事迹,乳山市先后创作了大型专题片《红色的爱之革命摇篮》,拍摄了电影《马石山十勇士》等文艺精品工程,每年七一、八一、十一期间,组织红色书画展、专题讲座,通过各种形式传承,让红色文化入心入脑。
乳娘已经成为“母爱圣地 美好乳山”的一个文化符号,一面鲜艳旗帜,越来越彰显出精神魅力与巨大能量。
借力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乳山市撬动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依托马石山、胶东育儿所,乳山连片整治沿线46个村,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等4个村进行“红色改造”,聘请专家对连片村的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将红色文化、风土民俗融入青山绿水,打造一批饱含红色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规划了一条长达百余公里的环形红色旅游路线。
掩映在弯曲石巷里的“胶东人民兵工历史陈列馆”“胶东军区被服厂旧址”“党员秘密联络点旧址”“兵工三厂修枪组旧址”等多处红色遗址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迅速成为乳山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新亮点,“红色密码”一一被激活,在新时代释放出独特的光芒。
乳娘精神的传承,更凝练了区域精神品格,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坚定了服务群众的意识。乳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三年来,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民生实事建设,打造了包村连户、“虹桥拉手”、大病救助、慈善助学等一批民生服务品牌。同时,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党性教育、“红色关爱”志愿服务、学乳娘当先锋、重温乳娘精神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感染和教育了乳山一大批党员干部,涌现出了全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先进典型邵本道、“齐鲁时代楷模”王伟等一大批新时期先进模范人物,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党员干部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