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好人】行走乡间50年的“活病例”
宋丕志,男,1954年1月出生,荣成市虎山镇岛宋家村乡村医生。作为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宋丕志在乡村医生的职位上一干就是50年。50年来,他认真钻研业务,向书本学,向先进学,笔记做了一摞又一摞;50年来,他几乎每天雷打不动地定时到村卫生室坐诊,认真为乡亲诊疗,成了村里的“活病例”;50年来,他为村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医疗咨询、转诊服务。50年来,他经历的变化太多,但不变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
从毛头小伙到年逾花甲,由“赤脚医生”到资深村医。在村里,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宋丕志的卫生室是他们的第一选择。“不管大病小病,不用着急往外走,先找老宋看看。”村民宋文岐说。
16岁时,宋丕志满怀一腔热情走上了乡村医生岗位。宋丕志说:“那时候村里人生病都得跑十几里地到乡卫生院,特别不方便,我就想一定努力帮大家解除病痛。”
从做乡村医生的那一天起,宋丕志就注定选择了不同于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当年的医疗条件很差,药物短缺,有时候还要自己上山采药。宋丕志带着干粮上山挖草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采药,有时甚至睡在山上。
救死扶伤是学医的初衷,服务村民需要过硬的本领。宋丕志把手头的医学书籍翻来覆去地看,有空就向其他医生请教诊疗中遇到的问题,笔记做了一摞又一摞。他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经常陪患者到上级医院,还不断跟进后续康复情况。村民邓大婶患有疝气已治愈多年,宋丕志还不时询问她有没有再发现疝块。因为出诊次数多、时间长,宋丕志成了村民的“活病例”,谁有过什么疾病史、对什么药过敏、身体状况如何,他都了然于心。
岛宋家村有500多口人,村民们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的不在少数。细心的宋丕志隔三差五就给他们做一次健康体检,时刻关注他们的健康。为老人们测量完血压,宋丕志一边叮嘱,一边在患者随访本上仔细记录着。这样的随访记录本,卫生所的桌子上放了几大本。
如今,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宋丕志更多是要配合上级承担农村慢性病人摸底筛查、基本医疗、门诊随访、健康教育等工作。每个月,宋丕志都会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健康扶贫等签约服务对象进行饮食、锻炼等辅导,还负责有关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填报。
对认领的“作业”,宋丕志总是一丝不苟地完成。过去几年,他帮助全村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还挨家挨户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行政策宣传。目前,全村大部分村民都签了协议,宋丕志定期配合村民的家庭医生义诊,还为他们提供咨询、转诊服务。
村卫生室内虽然简单却不简陋,被分隔成诊疗室、观察室和药房,诊疗设施达到统一标准。“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网中承担着‘兜底’作用,发挥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职能。我的职责就是当好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宋丕志笑着说。
“大家伙信任咱,咱也得对老百姓负责,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上心。”50年风雨行医路,宋丕志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卫生事业的变革发展。尽管宋丕志今年已经66岁了,但他那股子干劲丝毫不输年轻人,他信心满满地说:“我有能力把村民服务得更好!”
市文明办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