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怎样发力
打造精致城市,威海怎样发力
——精致城市建设专题报告会专家观点撷英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作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为威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6月1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一周年之际,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精致城市建设专题报告会举行。围绕精致城市建设如何发力,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能源创新中心中国区主任何东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陈振羽分别从精致城市的外延内涵、建设途径、城市风貌、整体提升等方面出谋划策,为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提出建设性展望和建议。
打造可持续的“精致”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俞孔坚
2008年,我曾经为威海做过风貌规划,如今威海的自然风貌保持得非常好,这证明,威海的精致城市建设是有基础、有未来的。
讨论精致城市,我们就要解决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才是美的、精致的?威海的“精致”应当是生态的、“深邃”的,在布局上和形态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威海要想建设精致城市,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城市需要精致的设计,但精致的设计并不是进行“大手术”;我们要在满足欲望的同时,最小限度地干预自然,最大程度维护自然资产。譬如绿化带旁的树木,让动植物自然生长,无需过度修剪,花花草草也可实现精致。有数据显示,10%的绿地即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栽种植被,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让城市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构建一套生物净化系统,让水自然地过滤。
其次,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我们应珍惜文化与遗产。自然与文化不是比邻的,而是不可分离、水乳交融或上下叠加的关系。为修建高楼而拆除有价值的文化遗址,是不理智的。有些看似“废弃”的历史,稍加设计,即可变成“精致”之地。
以人为本实现品质提升
能源创新中心中国区主任 何东全
城市的起源及整个发展过程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人”,精致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让市民能够舒服的在城市中生活,把城市建设的观念从“机动化”出行服务,转化到以人为本的品质提升上来。
近年来城市交通出行,行人与机动车矛盾日益凸显,那么在威海进一步的城市建设中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人行横道的设置上入手,多层次地进行考量,明确道路出行目的,合理分配道路空间,优先发展绿色出行网络。
除了交通,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口袋空间”的打造。社区可以增加儿童活动设施,设置供家长、老人休憩的座椅,以此建设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园和开放空间,足多样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城市建设上,要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海。威海海岸线绵长,居民沿海而居,可增设海边与小区的联系通道,优化整合系统,因地制宜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助力威海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以人为本发展。
威海可以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人的感受配备基础设施,施以精细化的设计和管理,打造一张拥有岸线延续、腹地相连、空间多样、边界活跃的威海“精致”名片。
借鉴雄安新区打造精致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 陈振羽
在探索雄安新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区域协同、绿色发展、创新引领和文化自信。我认为,这些能够为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首先,要找准城市定位。细节的打造固然重要,但也绝不能忽视城市发展的宏观因素。所以在努力做到内部精致的同时,城市也要向外寻求合作,通过区域化的方式来解决城市问题。威海应该找到自己的区域定位,才能更好地建设精致城市。
我看到威海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这就更需要威海关注绿色发展,擦亮自己的独特名片。绿色发展顾名思义,首先是植被的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为人口保持足够的生活和宜居环境,在保留生态本色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其次,要充分考虑城市道路交通究竟为谁服务。要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甚至慢行生活为主,实现生活空间的绿色。考虑在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使用地下管廊,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城市营造过程方式上的绿色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威海在精致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借鉴雄安新区要重视高端高新产业的引进,营造全市范围内一流硬件设施、优质的公共服务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开放的政策环境。(记者 匙亮 实习记者 陈甜甜 张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