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发布第五批信用“红黑名单”
延伸阅读
全国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5月份排名出炉
262个地级市,威海排名第二
2018年以来,威海以获批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突出信用应用与联合奖惩,形成了“123+5”信用威海建设模式,推动信用示范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5月份在全国262个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第2名。发布会上,刘青介绍了有关情况。
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息2.35亿条
一年多来,威海打造了“1”个信用平台,强化“2”项制度设计,推行“3”张清单操作,提升了信息交换共享能力,健全了信用建设法制保障,完善了信用工作运行机制。
威海实施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及“信用威海”网站一体化建设改造升级,目前已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及一体化应用,还荣获“2018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
截至今年5月底,威海市公共信用平台累计归集信息2.35亿条,累计开展5027批次信用核实,广泛应用于干部任用、财政资金扶持、评先选优、项目审批等领域。
信用建设需要法制作保障。开展信用建设后,威海在全省率先出台规范性文件,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使用、异议处理、联合奖惩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配套印发了6个专项工作方案和3个年度工作要点,在劳动用工等21个领域实施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财政资金使用等18个领域建立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构建了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
按照“项目清单化”的工作思路,威海还创新编制了数据归集清单、应用清单和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有效解决了“归集哪些数据、用在哪些方面、如何奖惩”的问题。“数据归集清单”将69个部门(单位)的3613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纳入信用信息归集范围。“应用清单”将信用承诺、信用核实、信用报告嵌入至51个部门(单位)的299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形成具体的信用信息应用产品。“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在国家有关部委签署的51个联合奖惩备忘录基础上,筛选了“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能快速落地”的16项激励措施和31项惩戒措施,每项措施都明确了具体适用对象。
将编制第二批信用惠民措施清单
一年多来,威海突出“5”项重点工作,推动信用建设实现信用信息评级化、信用应用产品化、联合奖惩常态化、行业管理规范化、宣传教育经常化。
“海贝分”是威海实行个人信用积分评级化的重要举措。威海按照193个加分项、1492个减分项的评价标准,为全市255万18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信用积分,将燃放烟花爆竹、酒驾醉驾等不良行为纳入扣分项,起到了较好的威慑作用。“未来,威海还将研究把乱搭乱建、乱倒垃圾、不遵守文明条例等行为逐步纳入个人积分扣分项,进行约束和警示。”刘青说。
基于个人信用积分应用,威海编制了《威海市个人信用积分惠民政策清单》,启动“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游”等22类信用惠民政策。如,个人信用积分达到3A级,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额度由不超过账户余额的20倍放宽至25倍,还款能力按不高于月缴存工资基数的50%放宽至60%;达到2A级以上,在市域内 A级旅游景点享受5至7折优惠等。今年,威海还将编制第二批信用惠民措施清单,推动个人信用积分的市场化运作与应用。
在联合奖惩方面,全国700多万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威海发布的10548条“红黑名单”信息,全部实现自动实时查询,相关做法获得“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提名奖”。截至4月底,累计为5615家企业发放信用贷款8.6亿元,对2133个严重失信主体实施了联合惩戒,对1214个守信主体实施了联合激励,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市场信用环境。
在重点领域监管方面,威海推动行业管理规范化,将公共信用信息与行业监管信息进行整合应用,推行“信用+”行业管理模式。如,探索“信用+商业街区”模式,将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结合;开发“信易停”应用产品,将拖欠停车费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积分;实施渔业协同监管,将非法捕捞、违反休渔期规定等失信行为与燃油补贴、融资贷款等挂钩,推动部门协同监管与联合惩戒,渔船违规作业同比下降30%。
此外,威海还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组织开展主题活动30多场次,“信用威海”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信息年更新量达2755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