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扩大全民金融防骗宣传的覆盖面?哪些做法让防骗效果更显著?10月31日,金融商圈党委联合威海晚报传媒,举办了第二期“金融商圈·财经圆桌会”。

本期邀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环翠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威海市保险业反欺诈工作站,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社区居民代表参与。会上,大家畅谈体会、交流心得、共享经验,为我市金融领域筑牢风险防线建言献策。
部门多措并举 营造良好生态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运行科科长窦永刚,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风险防控、以网格化监测预警、部门联席会议、开展风险排查及专案打击行动,并对非法集资和各类金融诈骗活动进行防范处置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窦永刚表示,监管机构采取“疏堵结合”的做法,从源头上加强监测管控,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携手并进,严厉打击各类金融诈骗行为;在社会防范方面坚持关口前移,完善预防机制,先后开展了“筑网行动”“防范金融诈骗——党员在行动”等主题活动,定期开展线下宣传活动,扩大全民防范金融诈骗的覆盖率和知晓率,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和社会单位共同发力,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商圈党委书记戚玉梅介绍了辖区防范金融诈骗工作的特点和做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辖区居民对金融知识了解得很少,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金融风险意识普遍不强,容易受到高息诱惑,导致家庭财产损失。”她说,“为此,我们金融商圈党委依托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专业讲师,成立了‘金融风险防范百人讲师团’,目前讲师团成员已达116名,进一步让金融防骗知识有效覆盖到各类金融消费者,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威海市保险业反欺诈工作站主任孙公正介绍了近年来工作站的运行情况。他表示,一方面工作站协助会员公司加强内控建设,制定反欺诈案件奖惩及考核机制,激励公司员工发现、甄别、举报以及协助案件侦破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切实提高保险诈骗防范能力,消除各种诱发犯罪因素,抑制诈骗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涉及保险诈骗的案件,启动警务联动工作模式,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从速打击。
机构强化担当 发挥专业优势
金融风险防范百人讲师团讲师之一、中信银行威海分行副总经理王培胜说,当前各类金融诈骗盛行,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极大隐患,而金融又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广泛普及相关知识,作为本地主流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在普及全民金融防骗知识方面开展了高密度的线上、线下双线宣传,结合微博、微信、H5技术、抖音平台等流行科技手段,不断扩大受众范围,让更多的人掌握金融相关知识,远离各类金融诈骗。
建设银行威海分行渔港路支行客户经理王姗姗表示,今年以来,建行威海分行积极开展公众金融防骗知识普及工作,分行启动了“金智惠民 乡村振兴”下乡实践活动,成立讲师团,围绕反假币、防范金融诈骗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三大主题开展现场宣传;拍摄多部防诈骗宣传片,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金融防骗;派出业务骨干入驻威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通过警银联动专线开展工作,直接接受市民咨询和在线处置相关业务。
威海大童保险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马琳认为:“帮助投资者和消费者识别各类骗局,打赢财富保卫战,是主流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保险作为金融业‘三驾马车’之一,更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今很多市民认识到保险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纷纷购买保险产品,大童保险作为专业的第三方保险中介机构,始终践行为广大费者提供客观公正专业的保险咨询服务的理念,清晰准确地呈现任何一款保险产品的优缺点,让消费者免除后顾之忧。”
招商证券威海青岛北路营业部客户经理孙进进向大家分享了一起阻止金融诈骗的案例。她说,前期办理业务时,他们发现一名客户对于“新三板”投资并不是很了解,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意识,遂向其详细解释了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最终发现他是受到了别人的欺骗。因此,加强知识引导非常重要,把金融防骗知识送到消费者身边,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会增强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赖。
着力靶向宣传 精准突出实效
在本期财经圆桌会上,各家银行也分享了靶向宣传的经验做法,根据营业特点和辖区受众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精准宣传,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除了进社区、进学校等公共场所,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向老年人和出国务工群体开展金融防骗宣传。”兴业银行威海分行零售金融部职员朱小安说:“我行与威海市老年大学合作,对金融知识普及、防诈骗等内容进行长期宣讲,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如举行茶话会、DIY制作等活动,让老人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学习掌握金融防骗知识。同样,出国务工群体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想节省汇款手续费,往往通过一些不正当渠道汇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掉入骗子的陷阱。”
农民对普惠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威海农商银行金线顶支行副行长田春阳在圆桌会上介绍了该行开展“金融夜校”的经验做法。“利用我行实体网点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我们在社区内设立普惠金融宣传站、在农区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点,让城乡居民对金融知识触手可及,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他表示。
“在农村单纯开展宣教式的活动,有时候会出现应者寥寥的情况,我行采取了一些提高关注度的做法,比如邀请市中医院的专家为村民们举行免费义诊,同步开展金融防骗知识宣传,让宣传形式更加丰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威海富民村镇银行业务科长谭燕妮说:“根据地域特点,制作不同方案,让宣传效果最大化。比如桥头支行每年送戏下乡,寓教于乐;泊于支行根据群众经常反映销售无花果收到假币的情况,和当地村委联合组织反假币宣传,现场演示互动,加强辨识能力。”
社区居民代表田世悦说,由于现在市面上理财产品比较多,很多居民对理财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基于这方面的需求,希望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多开展与金融理财知识有关的宣传活动,多向大家推荐一些稳妥可靠、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避免大家盲目购买,蒙受损失。

本期财经圆桌会,通过各金融单位经验做法的分享和交流,大家进一步掌握了社会不同群体的金融防骗需求方向,总结出不少值得推广的“金点子”。相关单位议定,下一步将共同搭建推出宣传活动平台,推介更多正规的理财产品,为构建和谐安全的金融环境、保护好群众的“钱袋子”起到应有的作用。(威海晚报记者 赵树一/文 张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