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守艺传承 文脉永续——曹东晓鱼拓艺术展”在南海新区昆仑子艺术馆开展,展出了百余幅鱼拓画作品,涉及鱼类50余种。同时,威海市级鱼拓非遗传承人曹东晓现场演示制作,并为观众介绍鱼拓技艺的历史起源与制作方法。
鱼拓技艺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中国的碑拓技艺和历史文物记录的“蝉衣拓”技艺,是一种以鱼为主要表现题材的综合艺术形式。最初的鱼拓是以墨汁作为颜料涂满鱼体,然后将纸覆盖在鱼体上,鱼的真实大小和鳞片纹理等特征以手按的方法拓印下来。由于这种方法能够真实记录各种鱼的大小和身体特征,因此捕鱼人常用作自己捕鱼大小的记录和纪念。
曹东晓是南海新区籍鱼拓传承人,多次在北京、山东等地举办鱼拓展览,百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各地美术馆博物馆永久收藏。他在创作鱼拓作品的同时,也注重鱼拓文化的积累、交流和发展,至今已经创作了万余幅鱼拓作品,拓印的最大的一条鱼有100多斤。他不仅创作传统意义中的鱼拓,还创作了数幅百米长卷,拓印了200多种海洋鱼类。“创作鱼拓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将鱼抹上颜料,往纸上一拓就完事了,而是要从鱼形、鱼鳞到鱼体上寻找鱼类的细部特征,将鱼儿的原貌特征结合鱼儿在水中的光影变化将鱼儿的形象真实且艺术化的活跃在纸上。”曹晓东说,“南海新区是我的家乡,这里环境优美,水产资源丰富,为鱼拓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在家乡办展览十分高兴,也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鱼拓艺术展将一直持续到9月6日。广大艺术爱好者在欣赏鱼拓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在昆仑子艺术馆观赏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昆仑子的200多幅绘画作品和唐卡收藏品,还可以到江文湛艺术馆内欣赏到中国当代花鸟画代表性画家江文湛的绘画作品及文物藏品、墨宝碑刻集林等,到在东馆邢良坤艺术馆欣赏陶艺大师邢良坤的大型宫灯吊球陶塑系列、转心瓶系列作品以及人体陶塑系列作品。(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王晓根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

鱼拓技艺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中国的碑拓技艺和历史文物记录的“蝉衣拓”技艺,是一种以鱼为主要表现题材的综合艺术形式。最初的鱼拓是以墨汁作为颜料涂满鱼体,然后将纸覆盖在鱼体上,鱼的真实大小和鳞片纹理等特征以手按的方法拓印下来。由于这种方法能够真实记录各种鱼的大小和身体特征,因此捕鱼人常用作自己捕鱼大小的记录和纪念。


曹东晓是南海新区籍鱼拓传承人,多次在北京、山东等地举办鱼拓展览,百幅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各地美术馆博物馆永久收藏。他在创作鱼拓作品的同时,也注重鱼拓文化的积累、交流和发展,至今已经创作了万余幅鱼拓作品,拓印的最大的一条鱼有100多斤。他不仅创作传统意义中的鱼拓,还创作了数幅百米长卷,拓印了200多种海洋鱼类。“创作鱼拓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将鱼抹上颜料,往纸上一拓就完事了,而是要从鱼形、鱼鳞到鱼体上寻找鱼类的细部特征,将鱼儿的原貌特征结合鱼儿在水中的光影变化将鱼儿的形象真实且艺术化的活跃在纸上。”曹晓东说,“南海新区是我的家乡,这里环境优美,水产资源丰富,为鱼拓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在家乡办展览十分高兴,也希望能为家乡的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鱼拓艺术展将一直持续到9月6日。广大艺术爱好者在欣赏鱼拓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在昆仑子艺术馆观赏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昆仑子的200多幅绘画作品和唐卡收藏品,还可以到江文湛艺术馆内欣赏到中国当代花鸟画代表性画家江文湛的绘画作品及文物藏品、墨宝碑刻集林等,到在东馆邢良坤艺术馆欣赏陶艺大师邢良坤的大型宫灯吊球陶塑系列、转心瓶系列作品以及人体陶塑系列作品。(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王晓根 文/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付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