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63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在基层落地生花丨我参与 我服务 我点赞·让群众满意

2023-07-18 编辑: 宋倩

      

      “明代古村传文脉,百年柿树留乡愁”项目、渔民“花村”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项目、“戏曲进乡村,文化共传承”项目……随着这些文化公益创投项目的全面实施,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记者从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今年全市共实施63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助力基层群众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文化。

      最近一段时间,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村民李彩玲特别喜欢往村里的美学堂跑。因为这里几乎每周都会举办各类特色文创产品培训,李彩玲在这里学到了不少新手艺。“我和邻居们已经学习了布艺柿子、手工编织筐、剪纸、丝珐琅画等制作方法,不仅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卖出去了不少自己做的文创产品,特别有成就感。”她说。

      

在王家疃村美学堂,村民积极参加特色文创产品培训。

      李彩玲参加的是“明代古村传文脉,百年柿树留乡愁”王家疃村文化公益创投项目。该项目自5月底启动以来,已举办10余期,前期以特色文创产品培训为主,后期还将举行“柿子树下诗酒茶”“盛柿村晚”等七大版块活动,预计全年将开展28场以上活动,直接受益群众超2000人次,打造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

      不仅仅是王家疃村,今年威海市在基层共实施了63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融合、其他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四大类。

      “目前所有文化公益创投项目已全面实施,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比如在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打造的‘非遗课堂’,组织社区爱好者开展生肖剪纸活动,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得到居民的好评。在荣成市西车脚河村,指导儿童开展户外写生,增进儿童对渔民文化内涵的理解。在乳山市下初镇开展吕剧表演培训,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戏曲文化、过足戏瘾等。”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除走进村居外,今年威海市还将部分公益创投示范点放在了景区和驿站,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沿线驿站公共空间开展“走读荣成”亲子研学项目,在港西、成山、俚岛等地文旅驿站打造情景小剧《清清水长》文旅体验项目,在天沐温泉实施给“你‘泉’世界”项目等。

      据介绍,从2018年至今,威海市已实施500余个文化公益创投项目,以“小投入”获得群众满意的“大回报”,受益群众达60余万人次。今年初,威海市文化公益创投项目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全省仅两个案例入选。(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