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让文明祭扫成为新潮流

2024-04-11 编辑: 徐栋波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祭奠先祖、缅怀故人的日子,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民族优良家教家风、教育子孙后辈的重要时刻。清明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会通过祭扫、踏青等行为寄托哀思、缅怀故人。清明扫墓表达了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的礼俗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方面的人文精神,呈现出中华民族恪守孝道的传统美德。

  回归本心,莫让形式主导内容。清明祭扫的本质是与回忆中的故人“搭建”交流的通道,实际上是通过思考、思念、追思的行为表达对故人的悼念,焚烧等行为都只是作为祭扫的附属环节存在的。然而演变至今,很多人将焚烧当成祭扫的主要内容,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以及噪声干扰,而且还容易引起山林火灾,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悼念故人关键在于“灵魂交融”而非形式,因此可以提倡网上追思,将故人信息录入网络祭扫数据库,为故人写一封信、画一幅画、说一段话,不仅不用专程到墓园祭扫,还可以随时随地追念故人。
  风清气正,要让低碳成为经典。清明节祭扫,鲜花和水果贡品才是主力军。低碳祭扫行为模式已经越来越深入现代化生活,许多村委会、合作社已经从组织团体祭祀逐步转变为设立鲜花站等据点,为上坟扫墓的居民提供鲜花等。尤其是墓园设立在山中的地区,护林员会在宣传护林防火的同时引导居民采用低碳的祭扫模式。清明节除了祭扫还有其他习俗。村委会、社区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在清明节期间以踏青、放风筝、植树插柳的活动形式在寄托哀思的过程中教育后辈,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传播优良的家风家教,引导人们肩负起社会责任。
  如今,焚烧、迷信等旧习俗越来越少,文明祭扫已经成为一种好品行,用来传播家教家风,教育子孙后辈,肩负社会责任。同时,文明祭扫也是一种新潮流,呼吁人们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护公共安全为目标,推动社会风气向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完善基础设施,排查隐患。可以在墓园等区域安装室外消防站和烟雾报警装置,定期对护林员进行消防站使用及护林防火安全培训。可以在墓园周围修建防火隔离带,有效隔离明火。社区可以定期向居民发放防火告知单,邀请居民参与消防演练,签署防火承诺书,提高居民消防技能。
  倡导网上祭扫,便民利民。社区可以联合当地相关部门,开设本地网上祭扫网站,在经过居民授权后录入逝者信息并开设网上祭扫窗口和渠道,提供网站维护服务。在社区公告栏张贴文明祭扫倡议书,邀请居民代表体验祭扫网站并收取反馈表等。
  售卖环保产品,保护环境。生产和售卖祭祀产品的厂家可以向环保材料方向转型,生产和售卖阻燃的祭祀用品。可以与社区开展合作,加强对环保用品的宣传,尤其是电子鞭炮、电子烟花等有声有色无危险的安全产品。社区还可以在产品、快递包裹的外包装上张贴文明祭扫的宣传标语和图片,提升相关知识普及率。(作者:高区田和街道办事处 张子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