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文明祭祀 慎终追远

2024-04-18 编辑: 徐栋波

  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环翠区的机关干部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不言辛苦坚守在林区一线,不仅筑牢了防火线,更向每一名前来祭祖的群众传递了文明祭祀的新思想。

  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人尤为注重春秋祭祀,感时念亲。每逢清明,人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祭祀先人,自古至今,虽然人们在祭奠方式上有所变化,文化内涵在不断丰富更具时代感,但寄托哀思之情一直未变。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文明祭祀,“以恭敬之心,致洁净之祭,行安静之礼”,其目的在于达到肃穆真诚的效果,以期心灵的沟通,而非物质的炫耀。现如今,风光祭祖渐渐成为清明的主流,大小车辆连成“长蛇阵”,林区坟山鞭炮迭起,纸灰蹁跹,俨然成了显摆或者是祈求祖先庇佑自己升官发财的“名利场”。

  《礼记·檀弓上》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这表明了古代中国对待生死的态度,即无论生前还是逝后,都应恪守“礼”的界限。文明祭扫的新要求,正是这种“礼”在当代的体现,它表现在我们祭拜先人时,既要表达哀思,也要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祀方式,避免铺张浪费,杜绝各种安全隐患。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鬼神之说盛行的春秋时期,圣人先贤就意识到,不必去讨论轮回来生是否存在,对亲人多一些生前关爱更为重要。我们倡导“厚养薄葬”,生前一日三餐的陪伴,胜过死后隆重的祭礼。其中,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厚养”更应该被理解为精神关怀和情感交流的深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要求我们应该做文明祭祀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带头摒弃奢侈繁冗的祭拜行为,俭朴而行;比起更加注重丧葬的仪式完备,不如情感真挚地缅怀。坚持文明祭祀、节俭祭祀、安全祭祀和依规祭祀,以实际行动引领感召更多人主动参与和响应,主动监督和制止不文明行为,为建设美丽环翠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环翠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 蔡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