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新品种父母本?“90后”良种“保育员”在研究啥?

2024-08-27 编辑: 宋倩

  8月23日,在文登区大水泊镇泊岳家村佳禾种业制种田,种植着“文玉173”玉米新品种的父母本,放眼望去,长势喜人,绿意盎然。“90后”种业技术员李德志正在田间,忙着母本抽雄作业。
  去年,“文玉173”入选《山东省2023年第一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目录》,今年已经成功推广种植1万多斤,这个经过10余年精心培育的良种,终于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我也算参与了它这一生的小十分之一了。”李德志笑着说。2021年,他加入佳禾种业时,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工作,那时的他还未曾直接参与杂交育苗过程中。然而,随着企业内部人员的变动,这位农学出身的年轻人承担起了新的责任——进行杂交作业、观察植株特征、确定杂交种的表现。
  在制种田中,李德志和工人们需要在母本雌蕊开花之前,小心翼翼地将母本的雄蕊摘除,只留下父本的雄蕊。当父本开花散粉后,母本就会授粉并结出花穗。
  育种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在一片试验田里,可能会种植300多个父本与母本,它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容易患病,有的易倒伏。寻找合适的育种材料就像是“大海捞针”,需要反复尝试。李德志介绍,“文玉173”的父母本也是至少经历6代以上自交培育才得以产出的优良品系。
  距离制种田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片充满生机的玉米试验田。这里的每一株玉米都被精心划分成了不同单元,这就是文登区未来玉米新品种的诞生地。李德志经常来这里检查每一株玉米的生长情况,测量穗位、植株,仔细观察叶片状态,了解品种的抗性,确保筛选出适合区域生长的品种。
  除了玉米之外,这片占地260亩的试验田还是其他多种作物的家园。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生新品种“文花7号”以及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培育的“浙文花1号”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等。
  其中,“烟农1458”冬小麦,也是经历近10年从这片试验田走向市场的。现已在文登地区推广种植面积4万亩,今年在种植大户田间进行实收测产,亩产量达到820公斤,创造了全市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文登区大力推进“良种”工程,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种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建设良种繁育基地、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等方式,培育出了包括“文玉173”“文花7号”“烟农1458”在内的多个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目前,文登区每年引进、示范的新品种作物已达150余个,小麦、花生等作物的新品种推广规模逐年扩大,显著提升了当地农作物的整体品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彦博 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