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刘凌玉)4月22日,记者从市新闻办召开的“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我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知识产权成绩获得满分,知识产权保护评议成绩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围绕健全机制、鼓励创造、促进运用、强化保护、优化服务、海外布局、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构建起具有威海特色的试点城市建设框架。
“聚焦专利创造关键环节,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推广《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指南》地方标准,建立首批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5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共建专利审查和服务基地,推动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梁明介绍,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395件,同比增长20.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和7.41个百分点;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我市累计培育商标87322件,拥有地理标志商标6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件,总数位居全省第三。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实现新突破。乳山牡蛎、文登西洋参入选全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行政保护效能突出,我市成功获批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创新构建“侵权判定+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快保护”模式,办理行政裁决案件37起,办案周期压缩70%,1起典型案例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持续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创新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审结“三合一”,审结案件同比增长31.5%。打造“调解+行政+仲裁+司法”的“四位一体”纠纷化解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11家,1个典型案例入选山东省十大调解范例。设立知识产权巡回仲裁庭,仲裁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53件。新设对日本、俄罗斯等3处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对威海企业提供“一对一”涉外维权顾问服务。
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我市创新打造“政校服企”供给模式,引导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2024年转让许可专利技术2692次,同比增长75%,惠及企业850家,1个案例入选山东省专利转移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4亿元。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取得新突破,31项产品获国家认定,实现总产值82.7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二。专利导航工作创历史新高,7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省领先,2024年共完成质押融资361笔、金额41.6亿元,获省级贴息1600多万元,分列全省第二位和第一位。此外,我市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多行业融入的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数据知识产权破冰先行,完成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备案,获得8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跨省许可新突破。
“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方面,我们着力建设从政策激励到权益保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桥介绍,我市重点扶持高端品牌与国际布局,根据《威海市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奖励资助办法》,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5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或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万元,鼓励我市优势产业通过注册和运用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打造区域品牌,对符合条件的商标注册人,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5万元,在境外应对商标抢注成功的,给予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品牌保护资助资金。
“近日,我们将举办‘威海钓具’‘文登西洋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站启动仪式,首批设立的4个保护站选取了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威海知名品牌,有利于推动形成威海品牌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合力,增强全社会的品牌保护意识。”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申屠青介绍,威海法院将以威海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打造“威知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品牌,为威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周期司法服务和保障。
威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顺介绍,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威海海关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代号“龙腾2025”),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侵权专项治理,深化与市场监管、版权、烟草专卖、公安、法院等部门单位的配合,丰富海关跨关区执法协作内容,强化对侵权行为的追踪溯源和联合打击,同时立足威海地域特点和业务特色,重点关注“新三样”、新质生产力、科技型等未来产业的需求,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措施,协助企业制定、完善知识产权策略,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