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有这样一位护理工作者,她凭借着精湛的专业技能、执着的钻研精神和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为了患者心中的“贴心人”、医生眼中的“得力助手”。她,就是刚刚荣获2025年“威海工匠”称号的消化内科护士长刘奉。
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专家,成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内科护理学带头人,刘奉用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临危受命,挑战内镜护理新领域
1992年,刘奉从学校毕业后,便投身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在普外科积累了多年扎实的护理经验后,2006年,她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被调入消化内镜中心。随着内镜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中心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这对刘奉来说是一个全新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内镜中心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操作,还需与医生一同上台手术,在手术中,医生掌控内镜,护士操作器械,二者需配合得如同左手和右手般默契,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刘奉没有丝毫退缩。她深知,内镜护理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为了尽快掌握内镜护理技巧,每逢大手术和特殊手术,刘奉都会在手术前一天,将所需的每一种器械、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在脑海中熟悉。手术结束后,她主动向专家请教手术思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手术空闲时,她就与医生探讨病变特点和术式选择,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内镜护理技术,刘奉先后被单位公派到美国EMORY大学,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
勇于创新,填补内镜技术空白
学成归来的刘奉,积极与医院医疗团队一起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她先后配合国内外知名消化内镜领域专家,成功开展了我市首例下咽部早癌、食管早癌、胃早癌、肠早癌的内镜切除术(ESD)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市内镜微创新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为威海地区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配合医生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穿刺术时,刘奉凭借着精准的器械操作和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贲门失迟缓内镜治疗术、内镜隧道技术切除粘膜下肿瘤、内镜下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保胆取石及保胆切息肉等手术中,刘奉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奉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获得2020年“齐鲁护理科技奖”二等奖和2021年“齐鲁护理科技奖”一等奖,在各类专业竞赛中,更是获得全国一等奖(总分第一)1项,山东省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刘奉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优化服务,打造一站式就医体验
在日常工作中,刘奉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更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她发现,消化内镜诊疗前的检查流程繁琐,患者需要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奉大胆创新,向医院领导建议开设全国首家消化内镜护理门诊。
消化内镜护理门诊采用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内镜预约、个性化术前指导、解答内镜咨询、筛查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等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简化了预约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实现了患者就诊、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内镜预约的一站式诊疗模式。患者只需在护理门诊即可完成所有术前准备工作,无需再在医院内来回奔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此外,针对消化病房床位紧张,导致大量胃肠镜诊疗患者不能及时就诊的问题,刘奉和同事们共同探讨,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探索性成立了“消化内镜中心日间手术病房”。患者做完手术后,无需再辗转到消化病房住院,而是直接在消化内镜中心的日间病房接受专职医生指导和专职护士照护,有效实现“零输液”和当日即可出院回家。这种“日归”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利用率,还让患者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自日间手术病房运行以来,已有16000多例患者在这里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低血糖等并发症,“零输液”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70余万元,患者、家属、医生满意度均达到100%。
目前,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一年的内镜诊疗量高达4万例,其中手术量约1万例。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消化内镜中心的就诊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细致,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前胃肠镜要等待一到两周才能做上,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胃镜上午就诊当日完成,下午就诊次日完成;胃肠镜、肠镜当日就诊次日完成’的工作目标,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刘奉自豪地说。
科普宣教,助力消化道肿瘤防控
刘奉深知,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公众对胃肠镜检查的认知不足,很多人往往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重要的筛查手段。为了提高大家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视程度,刘奉利用休息时间,积极投身于消化道肿瘤防控的科普宣教工作。
无论是在“12349”公益大讲堂,还是到下农村、进社区、到军营的健康讲座中,都能看到刘奉忙碌的身影。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讲解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增强大家的早癌筛查意识。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主动至医院进行检查。
在社区科普时,刘奉遇到了一位有大量吸烟饮酒史但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的丛先生。她耐心地向其讲解胃肠镜检查的意义,并建议他尽早进行检查。在刘奉的劝说下,丛先生接受了胃肠镜检查,结果发现食道粘膜略粗糙。刘奉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坚持为他取标本送检,最终确诊为食管原位癌。由于发现及时,丛先生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病变,术后4天便康复出院,且无需后续放化疗。此后,刘奉还为丛先生制定了详细的复查计划,对他的病进行科学管控。三年后,在一次例行胃镜复查时,丛先生又被发现患有“下咽部早癌”,同样因为发现及时,得以在内镜下切除。迄今,丛先生已经做过11次食管与下咽部早癌的内镜微创手术,每一次都因为刘奉的提醒和专业判断,避免了病情的恶化。丛先生逢人便夸:“刘奉护士长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言传身教,培养护理新生力量作为威海市护理学会首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奉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护理新生力量的重任。她注重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护士。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每一位护士,从基础护理操作到内镜手术配合,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指导,确保年轻护士能够尽快成长为优秀的护理人才。
在刘奉的带领下,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护理团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近年来,该护理团队在各级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刘奉常说:“护理工作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们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威海工匠”的执着与坚守,看到了一位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无私奉献。谈到未来,刘奉表示将继续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她的匠心精神,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威海的护理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理专家,成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内科护理学带头人,刘奉用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与担当。
临危受命,挑战内镜护理新领域
1992年,刘奉从学校毕业后,便投身于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在普外科积累了多年扎实的护理经验后,2006年,她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被调入消化内镜中心。随着内镜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中心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这对刘奉来说是一个全新且充满挑战的领域。内镜中心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操作,还需与医生一同上台手术,在手术中,医生掌控内镜,护士操作器械,二者需配合得如同左手和右手般默契,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刘奉没有丝毫退缩。她深知,内镜护理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为了尽快掌握内镜护理技巧,每逢大手术和特殊手术,刘奉都会在手术前一天,将所需的每一种器械、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在脑海中熟悉。手术结束后,她主动向专家请教手术思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手术空闲时,她就与医生探讨病变特点和术式选择,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内镜护理技术,刘奉先后被单位公派到美国EMORY大学,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知名医院进修。
勇于创新,填补内镜技术空白
学成归来的刘奉,积极与医院医疗团队一起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她先后配合国内外知名消化内镜领域专家,成功开展了我市首例下咽部早癌、食管早癌、胃早癌、肠早癌的内镜切除术(ESD)等多项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市内镜微创新技术的空白,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为威海地区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

在配合医生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胰腺穿刺术时,刘奉凭借着精准的器械操作和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大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在贲门失迟缓内镜治疗术、内镜隧道技术切除粘膜下肿瘤、内镜下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保胆取石及保胆切息肉等手术中,刘奉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奉的努力和创新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她先后获得2020年“齐鲁护理科技奖”二等奖和2021年“齐鲁护理科技奖”一等奖,在各类专业竞赛中,更是获得全国一等奖(总分第一)1项,山东省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刘奉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优化服务,打造一站式就医体验
在日常工作中,刘奉不仅关注患者的疾病治疗,更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她发现,消化内镜诊疗前的检查流程繁琐,患者需要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刘奉大胆创新,向医院领导建议开设全国首家消化内镜护理门诊。
消化内镜护理门诊采用一对一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内镜预约、个性化术前指导、解答内镜咨询、筛查消化道肿瘤高风险人群等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简化了预约流程,提高了就诊效率,实现了患者就诊、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内镜预约的一站式诊疗模式。患者只需在护理门诊即可完成所有术前准备工作,无需再在医院内来回奔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此外,针对消化病房床位紧张,导致大量胃肠镜诊疗患者不能及时就诊的问题,刘奉和同事们共同探讨,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探索性成立了“消化内镜中心日间手术病房”。患者做完手术后,无需再辗转到消化病房住院,而是直接在消化内镜中心的日间病房接受专职医生指导和专职护士照护,有效实现“零输液”和当日即可出院回家。这种“日归”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床位利用率,还让患者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自日间手术病房运行以来,已有16000多例患者在这里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低血糖等并发症,“零输液”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170余万元,患者、家属、医生满意度均达到100%。
目前,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一年的内镜诊疗量高达4万例,其中手术量约1万例。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消化内镜中心的就诊流程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细致,患者就医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以前胃肠镜要等待一到两周才能做上,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胃镜上午就诊当日完成,下午就诊次日完成;胃肠镜、肠镜当日就诊次日完成’的工作目标,大大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刘奉自豪地说。
科普宣教,助力消化道肿瘤防控
刘奉深知,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公众对胃肠镜检查的认知不足,很多人往往忽视甚至回避这一重要的筛查手段。为了提高大家对胃肠镜检查的重视程度,刘奉利用休息时间,积极投身于消化道肿瘤防控的科普宣教工作。
无论是在“12349”公益大讲堂,还是到下农村、进社区、到军营的健康讲座中,都能看到刘奉忙碌的身影。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群众讲解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增强大家的早癌筛查意识。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主动至医院进行检查。
在社区科普时,刘奉遇到了一位有大量吸烟饮酒史但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的丛先生。她耐心地向其讲解胃肠镜检查的意义,并建议他尽早进行检查。在刘奉的劝说下,丛先生接受了胃肠镜检查,结果发现食道粘膜略粗糙。刘奉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坚持为他取标本送检,最终确诊为食管原位癌。由于发现及时,丛先生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病变,术后4天便康复出院,且无需后续放化疗。此后,刘奉还为丛先生制定了详细的复查计划,对他的病进行科学管控。三年后,在一次例行胃镜复查时,丛先生又被发现患有“下咽部早癌”,同样因为发现及时,得以在内镜下切除。迄今,丛先生已经做过11次食管与下咽部早癌的内镜微创手术,每一次都因为刘奉的提醒和专业判断,避免了病情的恶化。丛先生逢人便夸:“刘奉护士长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言传身教,培养护理新生力量作为威海市护理学会首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奉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护理新生力量的重任。她注重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护士。在工作中,她严格要求每一位护士,从基础护理操作到内镜手术配合,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指导,确保年轻护士能够尽快成长为优秀的护理人才。
在刘奉的带领下,威海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护理团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近年来,该护理团队在各级护理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刘奉常说:“护理工作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我们要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威海工匠”的执着与坚守,看到了一位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无私奉献。谈到未来,刘奉表示将继续在护理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她的匠心精神,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威海的护理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