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电商大促临近,临港区跨境电商企业聚集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备战景象。作为中韩跨境贸易的重要枢纽,临港区依托高效的仓储物流体系和海关的服务保障,全力打通“进出口”双向通道,确保跨境包裹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
智能仓高效运转
走进阿里巴巴山东港口物流集团韩日流向仓,高耸的货架间,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叉车,将一批批商品码放整齐。办公室内,直营AE威海环翠优选仓入库主管岳忠坤正紧盯大屏数据,调度着即将到来的“双十一”货流高峰。
“我们早在九月底就完成了‘双十一’订单预测,现有10个仓库,占地13.2万平方米,10月18日所有仓库正式进入备货期,目前日均收货量已达60万件。”岳忠坤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临港区跨境电商备货呈现出显著变化:品类实现跨越式增长,从8万种飙升至25万种,涵盖电器、日用品、数码产品等热门品类;单量预计较去年同期翻一倍。11月11日至13日将迎来出货高峰期,包裹主要通过海运和空运发往日本、韩国。
订单暴增,物流响应速度面临考验。“我们从接到订单到发货,基本控制在24小时之内,最晚不超过两天,跨境商品7天内即可送达客户手中。”岳忠坤表示。
货物从入库到出库,全程依托智慧仓储系统精准调度。“仓库采用科学的分区管理模式,分为存储库和分拣库。商家根据销量预测备货后,货物先进入存储库暂存,接到订单后再精准下架补货至分拣区,由专业人员进行拣选和组包,大大提升了效率。”岳忠坤说。
跨境商品“秒级通关”
“进出口”通道畅通,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离不开海关“智慧监管+精准服务”的双轮驱动。在威海海关的协同支持下,企业实现了“秒级通关”的常态化运行。
为有效应对“双十一”电商大促带来的业务量激增情况,威海海关成立通关保障专班,主动对接头部跨境电商平台企业,预估订单量,协调监管场所做好场地和设备保障,并提供预约通关服务,确保包裹“即到、即审、即验、即放”。
“过去不同监管模式下货量不均,存在集装箱运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我们创造性开展‘9610+1210’出口电商‘合包’运输及多个监管作业场所间的出口包裹集拼运输,推动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威海海关驻邮局办事处主任潘吉红介绍。同时,威海海关还通过“关企面对面”等形式,解读惠企政策,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的稳定运行,成为临港区跨境电商一大亮点。在威海物流园跨境电商园区的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内,威海海关工作人员正对一批跨境电商出口退货包裹进行开箱查验。
该中心仓运行近半年来,已处理退货约1.5万票,为企业节约成本超600万元,打通了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通道,实现了跨境电商出口正向和逆向物流的闭环。
此外,威海海关还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围绕民生消费品、文创产品等国产品牌出口主力,开展专项保护行动。“我们希望通过机制创新和精准服务,助力本土品牌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潘吉红说。
如今,临港区正以“智慧物流+海关协同”为双引擎,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双向通道持续畅通。下一步,临港区将依托“四港联动”,拓宽跨境物流通道,培育更多“山东跨境品牌”出海,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助力跨境电商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威晨 通讯员 姜振军 杜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