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看南海:新园区 新城区 新景区
明珠河畔,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夏志忠 摄
威海新闻网讯 (记者 杜晓莹 王文文)南海新区正确处理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将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理念贯彻于区域开发的各个过程,融入城市建设的每个细节,以打造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为目标,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生态”已经成为南海新区的金字招牌。
■发现·生态故事
水系美景令人陶醉
今年元旦,南海新区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数万多只、200多种鸟儿来到南海,准备在这里度过寒冬。在南海新区香水河大桥附近,海鸥、野鸭等各种水鸟自由地在水中游弋嬉戏,偶尔有一只苍鹭从水上掠过。蓝蓝的天、碧绿的水、嬉戏的鸟儿,此时此地,天、水、人、鸟四景合一。
2013年,南海新区启动10项重点工程,香水河、昌阳河清淤治理就在其中。“以前河道很窄,也不怎么通畅,河水很少,鱼儿就更罕见。现在河又宽又深,我经常来这里钓鱼呢!”昌阳河旁的西海庄村村民于文京说。如今,南海新区河流的水质条件、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梭鱼、河蟹、贝类等水生物种日渐增多,开阔的水面、良好的植被,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迷人景观,水系美景为生态南海又平添了几分“姿色”。
南海新区投资建设的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本报记者 夏志忠 摄
之所以拥有如此迷人的水生态环境,还得益于南海新区严格控制污染源。项目只要环评通不过,即使拥有再大的投资、再好的发展前景,也都会被一票否决。正是在严格把关的情况下,3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被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一大批低碳涉蓝项目被引入。
随着南海新区城市化的推进和落地投产项目的增加,污水处理设施也开始积极建设。目前,南海新区投资建设的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能逐步分期解决南海新区目前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可有效减轻地下水污染,并为污水回收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创造必要条件,实现节能减排;进而对整个城区的水系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直接的调节作用,为南海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奠定基础,为建设崭新的生态滨海新区提供有力保障。
绿化苗木扮靓新区
南海新区处处皆美景,修一条路也可建成一片景观。
1月21日一大早,南海新区建设局副局长刘新庆就来到畅海北路配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查看绿化进展情况。在小型挖掘机的配合下,工人们将一棵棵黑松、梧桐等栽植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数千棵苗木迎风招展,建成了一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带。“为提高成活率,增强树木的御寒能力,每栽植一颗树木,我们就立即用草绳为它穿上一层冬衣。”刘新庆说。
园林绿化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南海新区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把搞好绿化作为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心,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打造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在香水河大桥附近,海鸥、野鸭、苍鹭等各种水鸟在水中游弋嬉戏。本报记者 夏志忠 摄
修建一条路,成就一片美景;改造一条河,带动一片区域。南海新区按照“一路一景”高标准绿化道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魅力,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环境优势和生态亮点。投资1.2亿元的科研路,全长约4公里,在景观绿化打造方面,聘请国内顶级的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广州东篱设计院,按照绿色慢生活的理念,结合海、林、岛等环境优势,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着力提高整个区域环境的档次。目前,这条路已完成草坪绿化22万平方米,种植银杏、雪松、法桐等50多种苗木20多万株。
在道路绿化过程中,南海新区还充分考虑到海边盐碱地的情况,以栽植黑松等耐盐碱树木为主,点缀四季花草。同时,通过在绿化带中建设自行车道、漫步道和观赏平台,构建起一条条松林、沙滩、大海、花卉相互交融的滨海景观带。
今年,南海新区将投资1.4亿元对昌阳河两岸、香水河西岸进行景观打造;投资4000万元进行香水河拦潮蓄水工程;投资7亿元增加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80公里,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