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城市化看南海:村民变市民 激情建新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4-01-27 07:30:08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区域环境日益优美,工业产业日益繁荣,基础配套日益完善,一座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现代化新城在南海新区崛起。

  

南海新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 记者 刘志鹏摄

  “原先种地,现在栽花保洁”

  闫福宗是宋村镇西马村人,记者见到他是在香水河公园的绿化现场。已过古稀之年的他,身体清瘦、精神矍铄,刚刚平整完了一块地,他靠着一把铁锹稍事休息。

  “我们现在还是种地,不过种的不是粮食,是花草树木。”闫福宗笑着对记者说,“我现在是福地园林绿化公司的员工,每天坐着班车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拿50块钱工资,比种地收入高多了。”

  闫福宗说,2013年是他们公司最忙的一年,南海新区到处都在绿化,他们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南海新区管委为了绿化可下大本钱了,你看看这香水河公园,这一片片的林木花草,好多都是从外面引进的,有些我们都叫不上名来。等到一开春,树绿了,花开了,会特别漂亮。”闫福宗笑呵呵地说,“南海新区越来越好看了,作为园林工人的我们脸上也有光。”

  据了解,仅去年一年,南海新区便新增绿化200多万平方米。

  从2013年5月份,南海新区小观镇波罗岛村同样70多岁的王福利老人,也有了一个新职业——环卫工人。

  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吃过饭,穿上橘黄色的马甲,骑上公司分配的专用三轮车,7时左右准时来到南海公园附近的卫生责任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负责的这段路大概有1500米,每天上午、下午各工作3个小时。上午来先把路面扫一遍,再沿着绿化带,捡捡里面的垃圾。中午回家吃完饭,歇一歇。下午再来回地巡查,脏的地方扫一扫,看到杂物捡起来。”王福利说,这个工作一点儿都不累,比年轻的时候种地轻松多了。自己的身子骨还硬朗,在家也闲不住,权当出来锻炼身体了。

  “有了这个差事,每个月能有近千元的收入,和老伴俩人根本就花不了。”王福利表示,南海发展了,好多地方都需要用人,给村里人创收增加了机会,他们村里年轻人都在附近的工厂上班,还有几个年纪大的,像他一样成了环卫工人。

  据了解,南海新区十分重视环境卫生,出台了《城市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对区内城市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设有金海环卫、高岛环卫两家环卫保洁单位,配齐了垃圾清运车辆和人员,实现了垃圾清运全覆盖。

  ■发现·城市化亮点

  提升区域吸引力 实现人的城市化

  2013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在南海新区的城市化过程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发展理念。

  从基础设施完善到项目引进建设,从旧村改造到新型社区建设,从鼓励就业到完善社会保障……南海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通过大力实施旧村改造、环境综合整治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使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得到全面改善;积极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集中建设大龄青年安置房,全面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大龄青年购房、住房压力;不断招商引项目,壮大区域经济,开辟致富门路,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通过不懈的努力,南海新区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众多本地居民心甘情愿地留在家乡,以更加积极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区域发展中来,以新的职业身份,积极融入这座新兴的城市,实现了人与城的良性互动。 本报记者 盛潇涵

来源: 威海日报·威海新闻网
编辑: 邵东欣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