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以政务服务改革为社会投资项目"松绑"
想要挤出更多“水分”,就要从企业最关心的地方入手。为此,南海新区创新社会投资项目监管机制,对商业地产项目由审批核准调整为备案管理,由企业报送项目简介代替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自行决定是否进行施工监理招投标。仅此两项改革,就可为项目审批节省45个工作日。
调整评估主体、由政府承担中介费用,成为南海新区为企业“送干货”的重要举措。为此,南海新区全面推行《水土保持方案》《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区域评估,将按项目单位编报调整为政府出资按各功能园区统一编报,结果普遍适用于园区所有项目,三项累加可为企业减少服务时限2个月。“南海新区分为临港产业区、综合商务区和旅游度假区三个功能园区,每个园区内的水土保持、地震安全、地质灾害等情况十分相似,入驻项目编制出的报告大同小异,重复编报浪费较大。而采取园区统一规划、统一编报,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灾害防治。”南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伴随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中介服务项目随之减少,服务效率更高,收费也更低。以一个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为例,环评等级由‘报告书’降为‘报告表’,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性评估共享新区管委委托中介机构编报的‘园区报告书’,可研报告和工程招投标自愿选择,保守计算,可减少项目服务时限105天,减少中介收费80多万元。”南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强调,新的改革措施仅适用于社会投资项目,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不但不能削弱,还要进一步加强。
“《优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实施方案》的实施,是对中介服务的进一步改革优化。”南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自2012年9月中心成立起,就实行中介服务机构竞争择优进厅,每种行业至少选择两家以上,并且通过招标竞争。所有中介机构的收费标准全部控制在行业收费标准下限的40%以下,最低达到15%,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