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琴:用爱心呵护病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好人之星候选人评选
2015-04-01 09:23:41    来源: 威海网
临港区蔄山镇卫生院刘昌琴1990年毕业于威海卫生学校,在基层卫生院护理岗位上转眼间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回首从护的日夜兼程,品读着生命的春华秋实,曾经年少时的美丽憧憬历历在目。

    临港区蔄山镇卫生院刘昌琴1990年毕业于威海卫生学校,在基层卫生院护理岗位上转眼间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回首从护的日夜兼程,品读着生命的春华秋实,曾经年少时的美丽憧憬历历在目。作为在医院熔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一名基层医护人员,刘昌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护理工作在苦累中体现价值,在细节中描绘高尚,在平凡中诠释大爱。

    有人说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的确它的平凡在于细微而实在,它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和延伸,正是它平凡而细微的工作,撑起了靓丽的天空,也正是这平淡而繁琐的工作营造了人世间温暖的情怀。记得前年,病房中住着一位姓周的孤寡老汉,当时因为脑血栓被送入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安顿好后当找家属了解病史时发现,送他来的人不知什么时候全跑了。望着躺在病床上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的老人,瞪着那双浑浊、求助的眼神可把刘昌琴急坏了,通过病历上留下的电话联系家属,没人接。病人焦躁不安,情绪低沉,愁眉不展。为防止病人坠床,刘昌琴把两张床拼在一起并加床挡,安排值班护士定时轮流照看老人。早上一上班,她就为老人擦脸、梳头,帮助老人翻身,喂饭,接尿……由于血栓压迫,病人语言吞咽功能障碍,进食时经常打呛,往往喂着饭就被喷一脸。有一次,临床病人的家属找到她,说病房有异味,肯定是周老汉拉肚子了,刘昌琴急忙跑到病床前,这一掀被子全病房的人都被熏跑了,她连忙招呼几个同事,一起帮着脱裤子,又擦又洗,忙活了好一阵子,望着病人紧张和歉意的眼神,刘昌琴总是笑着回应。虽然他不能说话,但是逢人便竖起他那活动不灵活的大拇指,住院20多天,病情好转,经多次联系,村里愿意接老人回村继续疗养。出院之际,老人家握着刘昌琴的手,虽不能用语言表达,但脸上流露出一中说不出的笑容,是欣慰、是感激,嘴角抽动着许久没有说出话来,眼角流下了一行热泪。

    工作在简单的重复中度过,但是她却从不疲于应付,因为只有用爱心去呵护病人,才能使他们更快的走向康复。“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这是我国首位南丁格尔奖得主王琇瑛的话,“将爱置于心,辛勤工作,努力不让病人陷入无助的境地”,这是二十多年来刘昌琴一直激励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无私奉献的话。选择了护理工作,就注定是选择奉献,越是别人休息的时间,也越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有限,病房为综合病房,收治患者病种多,病人杂,人手又少,刘昌琴一人身兼数职,元旦、春节、国庆数不尽的节假日,她放弃和亲人朋友团聚的机会,把年幼的孩子只能独自扔在家中,每当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看着孩子那委屈无助的眼神和挂在脸上的泪痕,刘昌琴心里总是酸酸的,可每当看到患者病愈高兴的出院,她又感到无比的幸福。刘昌琴总说,自己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有一颗平凡而充满爱的心,竭尽所能的为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工作之余,刘昌琴还作为一名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查体,进行卫生宣传,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老人们预防疾病安度晚年。

    “当这“白衣天使”不容易,因为她的翅膀太沉重了,左边背着爱心和真诚,右边驮着微笑和奉献。但一想到因为我们的护理而让病人减少痛苦,用我们的奉献能换回患者康复的笑脸,选择当护士,我无怨无悔!”刘昌琴如实说。

来源: 威海网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