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生态型城市建设路径探析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5-08-13 07:30:34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开发建设8年来,南海新区持续探索生态型城市建设路径。现如今,一座生态文明之城已从昔日的盐碱荒滩上拔地而起。“生态也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来更有含金量的发展。”南海新区管委负责人如是说。

  威海南海新区城市一角。

  生态修复

  盐碱滩上建起花园城

  如今的南海新区到处绿意浓浓。而在2007年南海新区刚起步建设之时,由于盐碱地面积大,旱雨天都返碱,“盐碱地上无绿化”的想法在当地人心中根深蒂固。修复土地,将盐碱荒滩变成花园城市,成为南海新区发展的一大挑战。

  土生土长的南海新区人杨荣明,作为一名绿化专家参与了这项工程。

  “一开始,海边土薄,下面大部分都是沙子,返碱率特别高,树木很难成活。”杨荣明说,后来他们用黄粘土做树盆,底下垫20厘米左右厚的石子,上面铺上土工布层,再依次铺上沙、残糠土、不同厚度的树泥,并施以有机肥和食盐菌改善土壤,如此,每个树根都会在黄粘土盆里形成一个小气候,既隔离了盐碱侵蚀,还使树盆底部具备了蓄水功能,保证树木即使在旱天也能吸取到水分。

  通过反复试验,树木的成活率达95%以上。对于名贵树种,做树盆保证成活率,对于一般的树种,则主要通过从外面运来生土,施以含有食盐菌的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同时,为了适应盐碱化土地,南海新区在树种上主要选择一些耐盐碱、易成活的树种,比如本地生长较好的榆树、枫杨、黑松等,既有胶东独特的风味,成活率也可得到保证。

  这一经验不仅在南海得到推广,还吸引了省内多地的技术人员专门来学习。

  树栽成功了,南海新区又将目光瞄向更高档次的绿化美化。

  今年四五月份,南海新区大片的郁金香盛开,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郁金香大部分栽植于海边的海景路两旁,在赏花的同时,很多人都好奇:海边生存环境艰难,郁金香是怎么种出来的?

  郁金香比一般花卉成本高,当地之前也没有大量栽植的经验。经过南海新区公用设施管理处机关干部以及技术人员的研究,加上之前种植其他花草的经验,他们在去年入冬前栽植了郁金香苗,施足了底肥,准确把握了盖土的厚薄,并在土表面种植了一层橄榄菜当保护层防寒,春天再拔掉,这样,郁金香在花期内如期绽放。

  盐碱地被修复了,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绿化档次越来越高。在景观设计上,打造“一路一景”,不同道路形成不同的绿化风格。“这么大的绿化面积,国内罕见!”来南海新区的游客,纷纷给出了这样的赞语。

来源: 威海网·威海晚报
编辑: 筱月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文艺演出
  • 权威发布 | 《2025年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 双线发力破梗阻!高区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 威海6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