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区力促产业膨胀升级
威海晚报讯(记者 宋伟 通讯员 刘昌勇)11月24日,在南海新区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二期车间内,刚安装调试好的3条全自动化生产线进入试运营阶段……一直以来,南海新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促进企业膨胀、驱动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膨胀升级。
“加工只需6秒钟,而且产品质量更高。”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学梅指着一条完全靠机器人运作的生产线介绍,今年,明池玻璃新建的2万余平方米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引进了9条日本高档玻璃深加工生产线,对企业进行膨胀升级,目前3条生产线已试运营,每块玻璃加工时间从原先的16秒缩短至6秒,年产量可达200万台套。
同样,在金太阳光热发电设备公司,建设的山东省槽式太阳能集热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工程实验室,现在公司正在进行二期膨胀,预计明年便可投入使用;冠通管材进行海洋超深水柔性管产业化的研发,将管材项目拓展至海洋石油领域,设计、生产以及应用方面将填补国内空白,技术国际领先,已申请发明专利……
在企业看来,公司产业膨胀升级热情高涨和南海新区管委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技术改造扶持资金方面,南海新区对于产业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入额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一次性贴息,强化服务也是南海新区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寻求技术升级,就需要有人才,而往往我们比企业更具有号召力,可以帮助企业号召有技术的人才聚集起来,加快推进技术升级、创新。”南海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王圣文介绍,南海新区加大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强化区域产学研合作技术优势,还举办“海外博士南海行”等活动,增强高层次人才交流。
![]() |
